多地两会点题固定资产投资 锚定高目标聚力制造业升级
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地方两会时间”。多地点题
2023年1月10日,两会力制南京市召开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固定高目部署新一年经济工作安排。资产造业结合已公布的投资多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综合看,投资作为扩内需的锚定重要抓手之一,获得重点着墨。标聚记者进一步梳理统计发现,升级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设定普遍高于GDP增速目标,多地点题“基建驱动、两会力制制造升级”的固定高目投资格局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前提下面临新的变化,制造业迭代升级的资产造业需求高涨。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目标较高
去年年底召开的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首要任务是稳增长。会议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标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方面进行部署。
“当前来看,以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为切入点,适合‘稳经济’需求。”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以推动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和拉动内需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着力点。
为此,多地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较高水平,高于所在地区的GDP预期增长目标的城市更不在少数。
例如,郑州市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淮安市设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的目标;芜湖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长沙市明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设定在地区GDP增速之上主要在于稳投资,一方面,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可持续性,继续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外需减弱的预期下,扩大有效投资仍是稳增长关键抓手,也能发挥优化供给体系的关键作用。”
制造业迭代升级
需求愈加强烈
从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来看,2023年延续了“基建驱动、制造升级”的格局,并且对制造业迭代升级的需求愈加强烈。
例如,长沙市围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提质升级“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福州市则提出,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长春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在2023年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00户。
唐川认为,我国在2022年全面建立起高效、多维的资金支持体系,比如专项债加码、政策性与开发性资金支持等,支持“基建驱动”全面落实。但综合来看,基建带动力并非完全内生。因此,尽快落实制造业转型升级,用更合理的成本结构推进制造业企业提升内生动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才是更具长远性的目标。
针对如何进一步纵深推进有效投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建议,接下来的重点是在市场预期改善过程中,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这是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所在。预计2023年各类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降低门槛,不排除一些地方会拿出一些收益前景比较明朗的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投入。
“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无疑将会发挥极为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唐川认为,同时,要想实现经济体系均衡、健康发展,也不可忽视民间资本的参与。未来地方扩大投资的重点可放在对民营企业的切实帮扶上。比如,可以将政府投资和民企扶持联动,即针对基础设施等项目招标,可采用更为灵活、有包容性的资质审核模式,加强其获得感,进而从心态和财务两方面形成“稳民间投资”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娱乐)
-
最高500亿!万科拟大手笔新增“发债”额度 优质地产股迎布局良机?
中国基金报11月21日晚,地产巨头万科公告,公司当日通过董事会决议,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最高额度500亿元,授权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36个月内有效。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去年10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报道连日来的热浪侵袭,使亚洲多国的电力短缺问题越发凸显。7月11日,日本气象厅说,日本列岛受偏西风“蛇行”的影响,各地在6月下旬出现气温持续35摄氏度以上的罕见酷暑。之后高 ...[详细]
-
刘纪鹏:目前独董薪酬普遍较低,年薪应不低于20万,有权有闲有钱才能发挥制衡作用
7月12日,由新浪财经举办的线上“中国碳中和峰会”重磅开幕。2021年可称为中国“碳中和元年”,2022年新浪财经再邀专家学者、业内大咖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探讨全球低碳发展潮流,以期寻找绿色可持续发展 ...[详细]
-
7月12日,首份偏股基金二季报披露。由长城基金“成长股猎手”陈良栋管理的两只权益基金二季度,均大举加仓至九成仓位。在二季报中,陈良栋表示,重点关注汽车产业链、光伏等高景气度行业。加仓近13个百分点长城 ...[详细]
-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央视网消息: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各银保监局,各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为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促进保险公司开展 ...[详细]
-
Stifel下调了多家数字广告公司的增长预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分析师Mark Kelley的观点包含了对行业本身的谨慎展望以及与投资者的对话。凯利对群邑美国以外的广告增长 ...[详细]
-
文/乐居财经 付魁002043.SZ)董事长丁鸿敏自掏腰包奖励员工,却招来了一封监管函。7月7日,监管函显示,丁鸿敏将个人持有的德华集团股份奖励给核心员工,授予日为 2021 年 11 月 5 日,但 ...[详细]
-
上个世纪90年代,春兰曾一度占领国内空调近半数的市场,就连格力都将它视为“偶像”。可现如今,这家昔日的巨头在空调行业早已风光不再,业务上可以说是在依靠卖别墅求生。7月12日,春兰股份公告称,预计202 ...[详细]
-
批量签约!金融支持稳地产,国有大行与优质房企拉起“友谊的小手”
11月23日,房地产市场再迎一波利好。当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国有大行相继宣布与房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涉及银行分别为:、、;涉及房地产企业分别为:万科集团、中海发展、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战略合作围绕 ...[详细]
-
发布研究报告称,予01760)“买入”评级,预测2022-24年收入为48.4/79.1/110.2亿元人民币同比+52.4%/63.6%/39.3%),净利润为3.4/5.4/7.7亿元,目标价1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