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医学影像赛道爆发,国产龙头集体冲击IPO
炒股就看,亿医权威,学影像赛专业,道爆及时,发国全面,产龙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头集体冲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亿医上半年全国GDP增长2.5%,学影像赛较全年5.5%的道爆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疫情缓解,发国市场信心开始逐渐恢复,产龙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头集体冲资本市场出现明显回暖迹象。
6月30日安永发布的亿医《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成为全球IPO的学影像赛焦点,众多高质量、道爆科创型企业的崛起,使A股筹资额达到3,120亿元人民币,创下同期历史记录。
众多行业中,除了万众瞩目的半导体和芯片,作为医疗器械第一大细分市场的医学影像设备同样受到各界关注。随着东软医疗、联影、安科、明峰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先后递表,该赛道IPO呈爆发之势,“国潮”热度迅速飙升。
虎踞龙盘,壁垒稳固
医学影像设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埋头耕耘、长期投入,不可能速成。因此,这一轮爆发看似突然,实则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以最早交表的东软医疗为例,其前身为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后并入孵化,成立至今已有24年。去年12月初,东软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高盛为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按2020年的已安装系统总数计,东软医疗是中国最大的CT系统制造商,市场份额为10.6%。截至2021年6月30日,东软医疗在全球110余个国家共安装超过4.1万台医学影像设备,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羊。据推算,按东软医疗目前的综合实力和营收水平,IPO后其市值或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紧随东软医疗的脚步,2021年最后一天,另一家行业巨头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也获受理。成立于2011年的联影,在需要积淀的医学影像行业算是一股“新势力”。作为上海本地企业,联影IPO坐拥主场之利,计划募集资金124.8亿元,拟发行估值为1,041亿元。若能以该估值上市,联影将成为国内率先跻身“千亿俱乐部”的医学影像企业。今年7月,证监会已正式同意联影IPO的注册申请。
6月底,另两家国产品牌明峰、安科也分别向科创板和创业板递交了申请。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和第一梯队的东软医疗、联影相比,明峰、安科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明峰,近三年营收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每年净亏损都在2亿元左右,管中窥豹,可见行业竞争之激烈。
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最大的对手还不是来自国内,而是那些在品牌、技术、渠道方面拥有百年积淀的外资品牌。因此,通过上市筹集资金,进一步塑造自身竞争优势,就成为国产品牌直道超车、正面突围的必由之路。
市场之争隐含战略选择
根据灼识咨询统计数据,2015-2021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300亿元增长至5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7%。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数据来源:灼识咨询
过去,这一市场的大半份额长期被国外品牌占据,尤其是像DSA这样的高端设备,几乎完全被外资垄断。近几年随着东软医疗、万东等品牌崛起,国产DSA份额才逐渐增加到10%左右。
为打破外资垄断,国家频繁释放政策信号,加快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例如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就明确规定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对137种医疗器械要100%采购国产。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背后,除了经济考量,更重要的是战略意图。制造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高端医疗装备更是关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公关卫生安全以及民生大计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进国产替代,就是要牢牢把握这一基本盘,以此作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争夺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重要抓手。
另外,新冠疫情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也凸显了医疗装备国产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产替代的主要逻辑已经从效益转向了安全。
在相关因素的驱动下,未来10-20年,国产替代将进入黄金期,成为行业格局演变的主旋律。东软医疗、联影医疗等国产领军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这一“超级风口”的最大受益者。
分享3000亿全球市场的“大蛋糕”
国产替代不代表封闭发展、排斥竞争。在与外资分享中国市场的同时,国产品牌必须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自身定位,将创新和积累充分地兑现为企业价值和市场红利。
2021年,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58亿美元,约合3,099亿人民币,约为中国市场规模的6倍。预计2030年将达到7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5%。
数据来源:灼识咨询
在国内集采提速的背景下,有能力参与分享海外巨大“蛋糕”的企业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在A股中,创业板医械龙头的数据最为抢眼。目前迈瑞在全球拥有52家境外子公司,服务覆盖190余个国家。2021年,迈瑞营收252.7亿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近40%。但迈瑞的营收主要以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为主,医学影像业务占比仅为20%左右。
拟上市的医学影像企业中,东软医疗最先着手国际化布局。2000年,东软医疗的CT出口至欧洲,实现了国产CT的第一次“反向输出”。20多年来,东软医疗持续深耕国际市场,在美国、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10个国家建立了分子公司。根据招股书,2018-2020年,东软医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CT出口商。
受限于种种因素,联影医疗的境外收入并不理想,海外市场的拓展仍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其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4329.63万元、9881.85万元、2.4亿元和1.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是2.18%、3.37%、4.21%和 5.89%。海外市场仍是联影医疗必须攻克的堡垒。
从产业发展角度讲,“走出去”意味着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要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内企业除了在营销上树立全球视野,更需要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打破国外厂商对上游市场的垄断。
未来,医学影像设备将朝着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准、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但无论行业如何变迁,其核心都是满足医生和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因此,国产品牌在技术层面未必要复刻国外品牌的发展路径。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元宇宙等新技术、新概念的成熟落地,国内医疗设备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平台型、生态型产品及解决方案,如迈瑞的瑞智联、东软医疗的MDaaS、联影的智慧医疗云等,在打造数字化、远程化、智能化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方面打开了新局面。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产医学影像企业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行业将出现更多颠覆式创新,诞生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影像巨头。
(责任编辑:探索)
-
随着年底的上市热潮唤醒了低迷的市场,日本东京IPO市场或将迎来繁忙的12月。根据汇编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的一周,有13家公司在日本申请IPO,这是接近一年来的最高水平。电子商务管理公司AnyMi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汇通财经APP讯——周五1月13日)亚洲时段,现货黄金震荡微跌,目前交投于1893美元/盎司附近,虽然隔夜数据显示美国通胀增速放缓,市场加大了对美联储缩减加息幅度的预期,美元指数跌创逾七个月新低,帮助 ...[详细]
-
财联社1月13日讯编辑 卞纯)由于严重依赖西方投资和高科技设备,俄罗斯汽车行业成为受俄乌冲突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欧洲企业协会AEB)周四表示,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汽车销量2022年暴跌了58.8% ...[详细]
-
解码上海券商培训情况!人均花费超600元,超三分之一用于这两项学习支出
一贯将人才视为最重要资本的证券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几何?日前,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发布《2022年上海证券从业人员培训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开了券商从业人员培训投入的冰山一角。报告 ...[详细]
-
为强化专业领域和技术经验互补合作,促进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细分领域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共同推进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创新突破与工程转化。 近日,由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详细]
-
常熟银行:2022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5.41%至27.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与年初持平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转自:北京商报美国东部时间1月11日清晨,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声明称,由于断电导致的电脑系统故障,联邦航空局无法更新“航行通告”向飞行员或空中任务员发出的通知),这将影响到美国全国范围内所有起降或正在飞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空客最强窄体机“开门红”:斩获战略意义客户,实现中国本土总装
王潇雨 摄影)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1月10日,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下称“空客”)位于中国天津制造中心总装下线的第一架A321neo客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