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来运营数字化转型?
九卦| 究竟谁来运营数字化转型?究竟
摘要
所谓今天的融合,也未必仅仅是运营一个业务与科技融合的问题,与科技融合主要是数字解决了研发交付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而在经营目标面前业务、化转渠道的究竟运营融合更为紧迫。今天我们想继续上一个话题来谈谈运营的运营责任问题。
关键词:“运营”职能 、数字“分包”思维
提数字化必提“运营”
在各种各样的化转内部沟通中,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究竟感受,“运营”之重要已经基本成为共识,运营大家提数字化必提“运营”。数字
这里的化转“运营”大家都清楚,和我们以前所说的究竟“维护”概念不同,更是运营多了一些“经营”的意味。
从业务部门来说,数字提升渠道的转化效率是目标。从渠道部门来说,提升流量的价值创造是目标,大家都在谈MAU的价值创造,但是谁来做这个事情呢?
在“运营”职能没有提级到一个经营组织的情况下,毫不客气地说几乎每个部门虽明确知道其重要性,但却都不具备真正的承接能力,小打小闹做做短信、APP广告投放可以,但却几乎无人可以为运营背后的价值转化指标负担责任。
站在业务部门的视角来看,大家普遍希望用“分包”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一项业务在不同渠道中的运营转化,应该由渠道去担起责任,A渠道包多少,B渠道包多少,至于怎么弄,每个渠道流量特点不同,这种运营应该让渠道发挥主体责任,共同参与业务经营。
站在渠道部门的视角来看,今天无论是手机银行还是其他APP,大部分的服务都是按板块划分的,而板块的主体责任又几乎都是业务部门确定的,大家同样希望用“分包”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一个APP中,A业务板块转化多少,B业务板块转化多少,每个业务的营销特点不同,这种运营应该把板块开放给业务部门发挥主体责任。
转来转去,运营挺重要,但好像这种苦活累活为结果负责的活都很容易在“你分包给我,我分包给你”的过程中变成了和稀泥。但这一定不是“协同”的目标。
在全渠道全业务运营的大思路下,部门职责都必然会发生变化,但如果只是你分给我,我分给你,最后归根结底其实是把运营问题等同于一个“权限开放”的问题,但是权限开放真的能够解决“全渠道全客户运营”的价值创造与体验提升双目标的有机统一吗?
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例如:
1、工具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分离导致需求的泛化。工具的管理者未必理解需求,使用者过于宽泛,缺乏需求的统筹,要么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导致工具不好用,要么因为需求过于庞杂而导致工具复杂不好用。
2、运营工具推行成本高,推行面浅。要和不同部门用“培训”的方式讲运营工具怎么用,大量时间成本用于理解工具传导工具,这种成本因为人员稳定性因素而需要持续投入,最终大家只理解工具表层应用,却无法深层次掌握运营工具,且难以持续沉淀且优化运营的配套工具能力。
3、运营的成效与业务经营的传统成效结果合并,没有独立目标与监测手段,无法自证价值,或在存量竞争的格局中人为弱化新模式的价值创造能力。
4、在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下,演变为对工具管理权责的矛盾,或者造成从“共享复用开放”回缩到“竖井式赛马”,或者造成缺乏规则共识的“无序开放”,甚至造成工具以及配套规则、责任人员的废弃与流失。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按照商业逻辑,业务是产品服务的供给方,渠道是场所与流量的供给方,运营核心在于两端撮合效率的提升,是一个基于存量资源,自己与自己效能比较再提升的事情,而不是为了证明传统模式的陨落。这理应是个融合发展的事情,如果说硬要把运营责任压实到两边的任意一方,则只能是看谁更能得到更多利益。
就像铺货卖东西。渠道想赚更多的钱理应渠道承担运营,考虑货怎么铺怎么做营销怎么吸引客户激发交易需求,得到更多的价值回报;货品方想赚更多的钱,那就一次性包个地方,甚至配套地推人员加强自己产品的推介,自己投入更多解决运营的问题。
而如果双方都想从运营中获得更长期的回报,那就只能两方坐下来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为后面的人、事、物,人、货、场负责,共同挖掘货品与渠道的匹配价值。这种成熟的商业运作逻辑可能不会因为在一家银行内就所有改变,因为大家都会被权责利牵制决策与思考。
所谓今天的融合,也未必仅仅是一个业务与科技融合的问题,与科技融合主要是解决了研发交付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而在经营目标面前业务、渠道的运营融合更为紧迫。
毕竟渠道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以及业务对渠道属性的理解,都在MAU和AUM、LUM等宏大目标的独立追求之中,形成日渐巨大的认知鸿沟。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简单业务渠道融合,势必也包括消保、客服、数据、科技的融入。同时也势必包括分支机构在运营当中的参与,包括客户维护关系归属的承接,线下区域业务信任关系的建立。
但无论怎么说,数字化运营的核心都不只是“开放”这一个简单要素,在不定调“主体责任”和“组织融合”的情况下,目标与目标背后的分工就会变的虚无,数字化运营也可能会转变为“运维”的附庸,或更沦为一项谈资,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腰腰金融 )
(责任编辑:百科)
-
转自:中国证券报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 ...[详细]
-
4月6日消息,近日发布《202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中指出,2021 年,新华保险开展了 ESG 重要性议题专项调研,内容涉及公司 ESG 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国家“碳中和”战略落实情况,对香港 ...[详细]
-
[环球网快讯]据俄新社6日最新报道,克里姆林宫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通电话,应武契奇请求,普京告知其俄罗斯与乌克兰代表之间谈判的情况。俄新社:普京告知武契奇俄乌谈判情况俄新社另 ...[详细]
-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01198.HK)近日晒出了2021年业绩。财报显示,皇朝家居2021年收入15.27亿港元,同比增加5.8%;溢利为8830万港元,同比降87.5%;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690 ...[详细]
-
俄媒:埃尔多安指责美国向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人员提供武器“埃尔多安指责美国向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人员提供武器”——俄新社22日援引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的消息报道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称,美国近年来向叙利亚境内 ...[详细]
-
4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有生活自理能力的、60岁以下的、无急性发作的基础病和精 ...[详细]
-
刷屏!杭州来福士上热搜,刚刚通报:新增一例,更有刻意隐瞒行程,造成社会面传播风险,依法立案调查!
中国基金报 泰勒上海疫情情况依旧吃紧,然而,今天杭州在热搜上沸了!根据网友在微博的发帖,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对母女凌晨4点从中高风险地区坐绿皮车到杭州,在随处可见的超市,KFC,咖啡店里流连,而视频监控 ...[详细]
-
周二,作为政府与公司债券基准的彭博全球综合指数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Index)跌至99.9,低于关键的100水平。这是自2008年以来,该指数首次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进行 ...[详细]
-
“大力神杯”东莞造!这家公司连续28年为世界杯供货,订单数量刷新高
北京时间11月21日0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赛。中国元素在这一届世界杯中留下很多痕迹:运动员一决胜负时驰骋的“战场”卢赛尔体育场由国际集团承建;球迷所能看到球员精彩表演的LED屏幕等产品由3 ...[详细]
-
上周六中央对跨境审计监管细则释出善意及内地个别城市的楼市政策松绑刺激风险偏好回升,带动港股造好。4月4日高开高走,全日上涨462点或2.1%,收报22,502点,创3月1日以来收市新高。恒生科指上涨2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