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联合健康首次盈利后再陷亏损,偿付能力下降已申请过渡期政策
文|记者何秀兰
刚在2021年首次扭亏为盈的复星付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复星联合健康”),2022年一季度再陷亏损。联合力下
在消费投诉方面,健康降已复星联合健康的首次损偿申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以上海为例,盈利6月15日公布的后再《上海银保监局关于2021年保险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 理赔纠纷投诉量在人身保险公司中最为突出。陷亏人身保险公司理赔纠纷投诉量居前4位的过渡为: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97件,同比增长1285.71%;华夏人寿上海分公司36件,期政同比增长620%;平安养老上海分公司30件,复星付同比增长50%;复星联合健康上海分公司29件,联合力下排在第四位,健康降已同比增长141.67%。首次损偿申请
此前,盈利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后再2021年度保险服务质量指数显示,复星联合健康服务质量指数为58.08,在79家人身保险公司中居倒数第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021年,复星联合健康实现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五成,净利润0.2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但今年一季度,复星联合健康再次陷入亏损,综合偿付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向监管机构申请了过渡期政策。
为了提高偿付能力,复星联合健康曾推出三次增资计划,但迟迟无法落地,两大股东捐出6.5亿元用以维持公司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也为日后股权的折价转让埋下伏笔。什么原因导致复星联合健康增资无法落地,这会对其展业造成什么影响?《创业圈》人物财经记者曾联系复星联合健康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偿付能力告急,增资无法落地
数据显示,2021年复星联合健康实现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47.97%;保险业务收入37.14亿元,同比增长51.34%;净利润0.2亿元,这是复星联合健康自2017年成立以来首次盈利。具体来看,2017年-2020年,复星联合健康净利润分别约为-0.45亿元、-0.87亿元、-0.39亿元、-0.74亿元,加上今年一季度又陷入亏损,累计亏损额约3亿元。
2021年末,复星联合健康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5.7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2.85%,虽然能满足监管要求,但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2021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2021年末人身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2.5%,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1.7%。复星联合健康在年报中解释称,偿付能力变动主要是受发行次级债和业务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
根据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复星联合健康的盈利状况和偿付能力均出现下滑。一季度,复星联合健康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22.75%;净利润-0.79亿元,同比下降488.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23.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61.83%,相比于上季度末分别下降了32.76%、81.51%,偿付能力几乎跌破监管红线。
2022年第一季度是“偿二代二期”规定执行的首个季度,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下降,复星联合健康在偿付能力报告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的影响,以及一季度净利润为负,但公司已申请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的过渡期政策,并得到批准。同时,复星联合健康根据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的要求,计划采取合理的外源性措施,比如增资扩股等,补充核心资本来夯实资本质量和改善资本结构。
《创业圈》人物财经记者梳理复星联合健康信息披露公告发现,此前复星联合健康曾作出三次增资计划。2018年9月,计划增资3.85亿元,公司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加至8.85亿元,但此次增资计划过后便杳无音讯。2019年6月,计划增资1.6亿元,但经股东协商一致后该方案被撤回,第二次增资失败。
2021年,复星联合健康又一次计划增资1.145亿元,但今年最新的偿付能力报告并未显示股东结构和注册资本的变化,本次增资仍未落地。
股东捐资曲线救国,同股却不同权
复星联合健康成立于2017年,注册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它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经营具有特色的健康保障及健康管理业务。股东为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复星产投”)、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宜华地产”)、宁波西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东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丰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丰实资产”)、浙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20%、19.5%、19%、19%、14.5%、8%。
复星联合健康的主要高管比较稳定,董事长陈启宇、总裁曾明光皆从2017年任职至今。公开资料显示,陈启宇于1994年加入复星集团,现为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亦担任和复宏汉霖非执行董事。
曾明光现任复星联合健康董事、总裁,历任中国大地财险监事、人身险部总经理、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中国再保险(集团)上海分公司寿险处处长、复星集团健康险事业部执行总裁等职。
由于增资计划落地迟缓,复星联合健康两大股东曲线救国。2019年12月和2020年12月,复星联合健康分别与复星产投和丰实资产签订《赠与协议》,复星产投和丰实资产以现金形式分别向复星联合健康捐赠3.5亿元、3亿元,该两笔捐赠作为资本公积,支持复星联合健康稳定经营、健康发展。
股东捐赠对提高综合偿付能力的作用立竿见影,数据显示,2019年末,复星联合健康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6.86%,相较于2018年末增加了3.87%。2020年末综合及核心能力偿付能力溢额均大幅度增长,较2019年末增加2.26亿元。公开信息显示,综合偿付能力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两大股东向公司捐赠的6.5亿元现金,保证公司偿付能力满足监管的要求。
今年3月,复星联合健康股东宜华地产所持19.5%的全部股权,以“腰斩”的价格第二次被放在阿里拍卖平台,最后以约1.12亿元的价格被北京和平联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和平联合”)竞得。而此前根据市场评估,这些股权的评估价约为2亿元。
事实上,上述股权是被第二次竞拍。今年1月底,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次以“七折”即1.406亿元为起拍价拍卖该股权,虽然有2524次围观但却无人竞拍。惨遭流拍后,该股权的起拍价相比于第一次降低了2812万元,第二次拍卖获得2399次围观,两人参与竞拍,最后成交价格为1.12亿元。成交价大幅度缩水,同股不同权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价值分析报告显示,复星联合健康账面所有者权益中有6.5亿元为其他股东捐赠,宜华地产放弃该部分股东捐赠款享有的权益,即广东宜华持有复星联合健康19.5%的股份并非同股同权。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同股不同权有可能对被执行人持有的股权价值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股权获得方的利益,这是股权折价的原因之一。另外,复星联合健康自成立以来持续多年亏损,盈利状况不佳打击潜在购买方的投资信心,使得股权转让频频遇冷。
北京和平联合能否顺利成为复星联合健康的股东,还要等待监管的审批。尽管复星联合健康的偿付能力满足监管要求,但其偿付能力排名处于同行业较低水平,增资迟迟无法落地,股东捐赠也非长久之计,复星联合健康将何去何从?
(责任编辑:热点)
-
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会召开!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
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要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商业银行要全力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各项金融服务,加大 ...[详细]
-
中国能源建设上半年新签合同额5327.64亿元 同比增10.24%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来源:正观新闻7月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2022年应届毕业生拟聘名单,易烊千玺、胡先煦、罗一舟等明星在列。根据国家话剧院2022年3月17日发布的《中国国家话剧院202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公告》的招聘 ...[详细]
-
“在一百个球里边,有两个球比较相似,你只看到这两个球,另外98个球你看不到了。我们对于少数的相似非常苛刻、纠结,但对于多数的相似却是麻木的。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有优秀的车型,但是我们也有很多比较平淡的 ...[详细]
-
交通银行存在以提额、低息为名营销信用卡分期情况 分期利息计入手续费或违规
来源:中科财经信用卡粗放式发展的历史,或给遗留了不良率攀升、投诉增多等问题近日,多名交通银行601328.SH)信用卡用户向记者表示,此前接到自称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电话,称开通信用卡分期业务, ...[详细]
-
作为技术进步代表的豪车三巨头似乎正忙于“围剿”有多久没有再出现一款全新的现象级大爆款燃油车了?轩逸、朗逸、哈弗H6、凯美瑞等几个燃油车“老面孔”连续多年盘桓在热销榜单。而销量拿得出手的新秀齐刷刷来自新 ...[详细]
-
“扶优限劣,打击乱私募”监管加码:600多家私募被注销,多地证监局在行动
私募基金监管正在加码。7月7日,广东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因未按要求报送自查材料,珠海高科创投、英飞尼迪珠海)创投以及知名私募德同基金等24家私募基金有关负责人被要求接受监管约谈。事实上,针对私募行业乱象 ...[详细]
-
湖北黄冈:三孩家庭购房补贴1万元,当年引进人才最高补贴10万元
7月8日,澎湃新闻获悉,湖北省黄冈市近日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黄冈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补充措施》,《补充措施》有效期至2023年6月30日。《补充措施》明确,进一步优化购房补贴政策,在黄冈 ...[详细]
-
比亚迪回应称:近期关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
近期对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经向确认后,均为不实信息。11月22日,比亚迪方面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近期对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经向公司确认后,均为不实信息。近日,市场上传出“比亚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在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之下,新能源车销量未受影响,且环比改善超出预期。7月8日,据乘联会数据,6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94.3万辆,同比增22.6%,环比增43.5%;其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