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价格战背后,银行今年发力“重头戏”
新年房贷“提前还贷潮”登上热搜,重头戏消费贷成了“香饽饽”,消费怎么回事?格战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发现,背后“开门红”期间,银行不少银行消费贷利率下调,今年营销力度加大,发力多行推出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重头戏有股份行年化利率最低一度触及3.2%新低,消费“3字头”渐成趋势,格战但不同银行之间差异较大。背后而另一边,银行部分贷款中介也瞄准居民缓解房贷压力、今年消费需求回暖等契机,发力加大了消费贷揽客力度,重头戏有工作人员表示优质客户最低利率可至3%。
“(去年)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表现疲软,部分银行开始发力消费贷的增长,2022年取得了较好成效,预计今年将继续保持增长。”银行业分析师倪军在研报中指出。记者也从部分银行的机构调研记录中了解到,息差压力下,加大零售贷款投放成为不少银行的布局方向,提高消费贷、经营贷占比是重要战略。
消费贷利率“卷”起来了
“3.2%的没有了,现在最低可以做到3.6%,但是需要通过客户经理申请。”近日,记者就消费贷产品——闪电贷咨询时,有该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曾在春节前推出利率优惠活动,其中限额活动最低可至3.2%,但在春节前已经结束。
去年12月,招商银行启动闪电贷8周年庆活动,年利率最低可至6.6折,活动时间为2023年1月4日至1月31日。此后2月1日,招商银行又将8周年活动福利“续航”,分别针对建额、提款推出7折利率折扣券、抽奖等活动,活动延续至2月28日。
官方资料显示,闪电贷是招行针对个人、小微企业发放的线上信用贷,无需抵押和担保,期限在3个月~60个月共计6种可选,申请成功后以现金形式发放至招行Ⅰ类借记卡,一般授信额度不超过20万元。
据招商银行北京地区客户经理介绍,当前客户申请闪电贷有两种优惠活动,一种是使用平台优惠券享受利率折扣,另一种是通过客户经理申请降低利率,后者以系统审核确定的利率为基准,最高可再降原利率的3.5%,降后最低可至3.6%。根据招商银行客服人员介绍,此前申请闪电贷的客户有利率确定在3%~4%,也有资质较差的客户利率定在10%以上。
“开门红”期间推出优惠活动已是银行业传统,但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各行打出的“利率战”已将消费贷利率水平推至新低,“3字头”渐成趋势。除招商银行外,还有不少银行在春节前后上线了消费贷福利活动,国有大行消费贷产品利率多数已经降至4%以下。
以北京地区为例,据当地某支行工作人员介绍,该行消费贷(信用贷)产品——网捷贷最低利率自今年1月1日起降低20个基点至3.65%,时间截止至3月31日,但额度有限先到先得。此外,工银融e借近期推出的活动显示,在3月31日前办理贷款可享1年期3.7%~3.9%年利率优惠(根据客户情况评定),1年期以上为4.18%。
不过,部分地方银行依然维持着4%以上的消费贷利率。有信贷经理表示,该行消费贷利率仍在4%~5%之间,而且要求借款人名下没有营业执照,以此严格区别于经营类贷款。不过该信贷经理也表示,事业单位职员或者公务员的信用贷款利率一直更低一些,相比普通上班族借消费贷也更有优势。客服人员也表示,该行线上消费贷产品京e贷利率仍维持在4.15%~4.18%之间,近期没有优惠活动,线下产品则要具体咨询网点。
相比银行官方推出的活动,不少贷款中介给出的条件更为“诱人”。“现在最低可到3.18%。”一位自称某行渠道经理的中介人士表示,目前通过其办理该行消费贷,利率可低于线上。另有多名中介人士表示,若北京当地月缴纳公积金在1000元以上,可进一步享受贷款折扣,消费贷最低可做到3%~3.5%。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示,对待贷款中介提供的优惠渠道要谨慎,尤其在银行经营性贷款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差加剧的背景下,新一轮“提前还贷潮”掀起,贷款中介多数希望借此揽客赚取佣金。当记者问及消费贷资金能否用于偿还房贷时,多位中介人士表示可以帮忙解决,规避银行贷后追踪及监管风险。此前,有客户咨询用利率更低的经营贷置换房贷时,中介也给出类似说法,有中介提到“过桥资金”、利用“壳公司”等。
不过,监管部门早已明令禁止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银保监会在最新修订的四大信贷管理制度中明确强调,个人经营贷挪用于房地产,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2月2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郑重提示,针对当地个别“金融贷款中介”协助客户获得享受国家减息政策的经营性贷款后,引导所贷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领域,明确指出该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相关金融信贷政策,还严重违背国家“房住不炒”的定位与原则。
消费贷“地位”有望提升
消费贷利率“打折”营销,有利率下行趋势的影响,也与监管导向有关。去年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指出,要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1月28日,国常会再次强调,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
加上去年信贷需求整体较弱,息差压力下银行面临信贷结构调整压力,通过下调消费贷利率抢占“开门红”市场成为一致选择。倪军认为,去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表现疲软,部分银行开始发力消费贷的增长,个别银行消费贷款需求自2022年10月以来已有逐步改善。2023年,预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逐步恢复,非按揭消费贷、经营贷将持续发力。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末,住户经营性贷款增速继续回升,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落。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末,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5.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755亿元,同比少增7646亿元。
去年年末以来,多家银行调研发现股市、楼市、债市的波动变化让居民存款定期化加剧,息差压力进一步增加。对于接下来的资产端策略,部分银行明确要增加零售布局,尤其要提升消费贷和经营贷比重。以为例,该行在去年12月一次机构调研中提到,在资金运用方面,该行将适度提高个人贷款尤其是消费贷、经营贷的占比,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贷款生息水平。
苏州银行在去年12月一次机构调研记录中也提及,该行正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和同业竞争现状,积极探索消费贷客户下沉和差异化定价策略,在夯实原有优质客群(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的基础上,聚焦普通企业员工,特别是与该行有公司业务合作的单位员工、第三代省社保卡客户以及江苏省内的新市民群体,通过制定消费贷款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多方位的消费金融信贷需求。
银行争夺战的背后,是消费贷“量”和“质”的双重提升预期。银行业分析师沈娟表示,在2020年和2022年两波疫情的扰动下,消费贷增长明显承压,预计在疫情政策优化后,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和社会消费场景的恢复,居民消费贷款增速也有望快速回升。而随着居民就业与收入快速恢复至2019年的常态水平可期,消费类贷款的资产质量或将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信用成本有望下行。
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邱冠华结合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四国防疫政策演变与疫后零售业务变化指出,疫后复苏对银行零售业务利好更为明显,其中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将迎来需求与风险的双重改善。在此背景下,沈娟认为,消费贷占比较高和布局消金牌照的优质区域银行将更有优势。
(责任编辑:休闲)
-
人社部李忠:个人养老金的实施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看得懂、好操作
“个人养老金的实施,要坚持方便快捷,一个好的政策,一定要让看得明,看得懂,好操作,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交互和共享。”11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 ...[详细]
-
据@北京铁路 ,3月24日13时30分左右,京广高铁高邑西站至邢台东站间发生设备故障,导致途经该线路的部分列车晚点运行,铁路部门正在组织处置。因列车晚点给旅客出行带来的不便,铁路部门深表歉意。 ...[详细]
-
4月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图统筹考虑铁路新线投用和客货列车开行结构调整,精准配置运力资源,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高水平对外开放。3月25日起,新图列车车票开始陆续发售。一是优 ...[详细]
-
“氢能界特斯拉”切入锂电赛道:首款重卡即将量产 有望反哺氢能车业务
《科创板日报》上海,编辑 宋子乔)讯,当地时间周三23日),新能源卡车生产商尼古拉Nikola)宣布,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oolidge工厂,已于21日启动生产旗下首款纯电动卡车Nikola Tre ...[详细]
-
昨日,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正式开幕。本届论坛年会由一个主论坛和“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全球市场与金融发展”“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4个平行论坛组成,共设置27场活动、39个议题, ...[详细]
-
每经编辑 彭水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3月24日信息显示,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二级巡视员李兵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 ...[详细]
-
【原标题】最新动态:俄方决定向“不友好国家”供应天然气时改用结算 乌总统呼吁法国大企业撤出俄市场新华社纽约3月2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宣布,俄方向欧盟成员国、美国等“不友 ...[详细]
-
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茅台的自有电商平台完成了一个“轮回”。一则“茅台在半年前‘秘密’启动了新电商平台开发计划,目前初期工作基本完成”的消息,让尘封已久的“茅台电商”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新京报记者3月 ...[详细]
-
胡润高净值人群报告:近3年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11.8% 广东独角兽增长速度领先全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11月20日,《胡润百富2022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胡润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净值家庭的财富总资产从 2020年的126万亿 ...[详细]
-
癌转移时或有一场能量大爆发……破解癌症致命难题,问问蠕虫怎么说?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癌转移一直是癌症治疗中最为头疼的问题,同时也是癌症进展中最致命的事件。一旦发生癌转移,癌细胞就有可能前往任何新的区域定居。尽管当下已经有200多种获批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但是很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