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受制于人!极米科技遭百度清仓式减持
作者:壹零
12个月的芯片禁售期刚过,就频遭减持。受制
2021年3月,于人极米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极米减持发行价为133.73元/股。科技2021年6月,遭百股价来到最高点626.52元/股。度清
然而,仓式一年时间过去,芯片极米科技的受制股价一直在走下坡路,难见起色。于人截止今日收盘,极米减持股价为292.90元/股,科技距离最高点已然腰斩。遭百
2022年3月,度清极米科技限售股解禁,重要股东百度当即减持。紧接着,就在前几日,极米科技再次遭到百度减持,根据公告显示,百度网讯、百度毕威拟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210万股股份,不超过极米科技总股本的3%。
极米科技的主营业务是智能投影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围绕智能投影的配件产品及互联网增值服务。其中,智能投影产品包括智能微投系列、激光电视系列和创新产品系列等。
受到疫情及管控的影响,居民出行受到了一定的约束,线下影院等娱乐场所也在多重打击下遇冷,加之线上教育、线上游戏等行业的推动,投影仪在需求端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根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投影机市场总出货量470万台,同比增长12.6%。销售额突破2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预计2022年中国投影机市场销量有望超过560万台,同比增长将近20%。放眼未来,至2026年,投影机市场复合增长率仍将超过17%,未来可期。
资料来源:IDC然而,在这样可期的未来到来之前,在2017年就已入场的百度,或许要先一步,对极米科技清仓式减持。虽然入股四年,作为战略投资者退场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正逢股价接连创新低之时清仓,不免让市场产生“对极米科技并不看好”的怀疑。
投影仪界龙头在股价低位遭百度清仓式减持
2017年,百度对极米科技首次增资入股,其中百度网讯认缴出资 71.17万元,百度毕威认缴出资 23.72万元,增资的价格为210.76元/出资额。2018年,股东嘉瑞商贸将持有的极米有限 64.722万元出资额转让给百度网讯,股权转让价格约为179.15元/出资额。
截止2021年1月6日,百度网讯对极米科技持股13.1776%,百度毕威持股2.3005%,百度通过百度网讯与百度毕威合计持股比例达到15.4781%。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2021年3月,极米科技顺利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然而仅仅时隔一年,在禁售日刚过的首日,就传来了百度减持的消息。2022年3月,百度网讯与百度毕威拟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213.97万股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28%。
2022年6月,百度对极米科技再度减持。根据公告显示,百度网讯与百度毕威拟合计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虽然作为战略投资者,百度曾表示,减持主要是出于自身资金需求,不会影响到双方的合作。但是在极米科技股价处于低位之时,两次仅相邻3月的接连减持,还是存在诸多让人不解之处。
一方面,极米科技在业绩方面有着欣欣向荣的表现。2021年,极米科技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为4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8亿元,同比增长80%。同时,毛利率为35.88%,净利率也进一步提升至11.97%。
另一方面,极米科技在国内投影仪市场也在逐渐实现领跑之势。2019-2021年间,极米科技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6%、18.1%与21.2%,为行业第一。
此外,从整个投影仪行业来看,对比替代品智能电视行业的低迷,投影仪市场却呈现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22年一季度,我国家用智能投影销量135万台,同比增长19.5%;销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12.6%。虽然作为细分赛道,投影仪的天花板或许不会太高,但是综合极米科技在当前市场竞争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公司前景或许仍然值得期待。
但是,清仓式减持也是真真实实地正在发生。而在这背后,或许与困扰我国制造业已久的芯片“卡脖子”难题不无关系。
芯片技术受制于人 国产LCOS芯片或希望渺茫
在当前投影仪市场中,投影设备照明显示技术主要包括LCD、DLP及LCOS三种技术方案。
LCD技术又分为单LCD与3LCD。单LCD技术出现最早,价格便宜,但是成像和色彩等方面均表现较差;后来3LCD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投影亮度、色彩还原度等指标,但是目前3LCD的技术几乎掌握在日本爱普生和索尼公司手中。
DLP是当前市面上的投影仪使用的主流技术,而DLP技术的核心在于DMD显示芯片。DMD显示芯片对于DLP技术的重要程度,如同心脏之于人类,CPU之于计算机。然而,当前关于DMD芯片等DLP投影技术的核心专利均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独家掌握。
而LCOS技术发展较晚,是基于LCD与DLP技术发展起来的,具有芯片集成度高、分辨率高、高光效率等优势。但是,当前LCOS的技术的主要开发厂商为索尼、飞利浦、英特尔等公司,并且,由于技术成熟度问题,实际商业化应用较少。
目前,极米科技的主要产品选用的是DLP技术方案,全部采用的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DMD器件。也就是说,在最核心的芯片技术方面,极米科技完全受制于人。
而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DLP技术是从1977年开始研究的,经过近20年资金与人力成本的持续投入,在1996年开始进入市场,并到今天形成了垄断的态势。换句话说,虽然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并不直接生产投影仪,但是拥有投影仪最核心的技术,相当于把整个行业的命脉紧握在自己手中。投影仪行业的下游生产厂商,无一不依赖其生存。不仅如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德州仪器借助先发优势和持续投入而形成的技术壁垒,下游厂商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的可能性近乎渺茫。
在DLP技术面前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行业内相关公司选择来到LCOS技术方向来试试运气。
2020年底,晨鑫科技旗下子公司慧新辰表示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首颗LCOS芯片即将进入量产。与此同时,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也表示,一直在关注慧新辰的LCOS芯片,芯片量产后,极米在对其LCOS芯片进行测试。
根据彼时媒体报道,晨鑫科技披露慧新辰与极米科技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光机产品研发样品验收合格后一年内,极米科技向深圳慧新辰采购数量不低于100万/年的LCOS芯片。
然而,一年半时间过去,在表示可以量产之后,慧新辰的LCOS芯片没有传出更多消息。而其母公司晨鑫科技,在今年6月刚刚在深交所被摘牌。根据其业绩公告显示,2021年慧新辰公司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57.47万元,与之前收购时签署的业绩承诺数少了1056.80万元。
2021年底,极米科技在回答投资者问时表示,慧新辰提供的LCOS芯片仍在测试中,公司主要产品仍应用的是DLP技术方案,公司应用LCOS技术方案实施落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样不确定的回答,是极米科技保险起见,在芯片荒的当下稳住其完全依赖的供应商美国德州仪器公司,避免涨价、断供等风险,还是慧新辰的LCOS芯片在测试中的表现并不及预期?
不论如何,对于极米科技而言,光鲜的业绩表现下,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若想稳坐行业龙头,恐怕仍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探索)
-
记者 裴利瑞“做投资8年,一直把银行理财当储蓄来买,第一次知道银行理财也会亏损。”“债券基金也凉了?去年12月买的,一周没看咋把大半年赚的钱都掉没了?”“最近打开账户的我:一时分不清买的是股基还是债基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4月19日晚间,300760)披露了2021年度财报并发布致股东信。迈瑞医疗表示,自2018年创业板上市以来,公司开启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黄金十 ...[详细]
-
中国网财经4月20日讯 昨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十四五”时期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工作方案》等文件。会议强调,加快推进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详细]
-
圆心科技递表港交所,腾讯与红杉为股东,为国内最大的处方药综合医疗交付平台
据港交所披露,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递表港交所主板,与担任其联席保荐人。编辑 | Arti圆心科技2015年成立于北京,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照2020年的营收计算,圆心科技是中国 ...[详细]
-
三大股指震荡分化,建筑装饰7只概念股涨停,机构:价值股有反弹修复需求,可重点关注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之声周二,A股三大股指震荡分化,涨跌不一。上证指数一度走高,重返3100点上方,随后震荡回落,最终小幅上涨。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则跌 ...[详细]
-
花800多万元投保 反背债370万元 老年人“投保”如何避“坑”?
【关键词】保单贷款近日,上海退休市民章先生9年间花费800多万元保费买下某保险公司29种保险产品,却因办理了370万元的“保单贷款”而“背债”。经多方协调,最终保险公司回应,“决定对章先生名下的部分保 ...[详细]
-
■本报记者 聂国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银行业保险业服务新市民进入了新阶段。多地银保监局协同地方政府联合发力,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为满足新市民在创 ...[详细]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2022年04月指数概况:2019年8月20日,新浪财经 ...[详细]
-
美东时间11月21日盘后,ZoomZM.US)公布了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其中销售增长为有记录以来最慢,并略微下调了全年营收预期。数据显示,Zoom第三季度营收为11亿美元,同比增长5%,符合分析 ...[详细]
-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猪产能回归正常区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