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黑产”套路不断,消费者如何识别
来源:金融时报
一年前,退保黑产王女士购买一款保险。套路后来,不断她发现还有更好的消费保障产品,想要退保。识别但此时退保只能退还保单现金价值,退保黑产比自己已经缴纳的套路保费总和要少很多。于是不断,王女士开始留意起关于退保中介的消费信息。
现实生活中,识别像王女士这样的退保黑产消费者还有不少。他们在购买保险之后,套路因为种种原因想要退保,不断不想承受一定的消费资金损失。但也正是识别这样的想法,往往容易被不法退保组织和人员所利用。
在“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来临之际,围绕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依法打击“退保黑产”的活动接连开展,消费者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借鉴呢?
退保趋势大幅上升
据记者调查,在上海市、广东省等地,与保险退保有关的隐蔽黑色产业链发展猖獗,他们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向消费者承诺,不仅过了“犹豫期”可以全额退保,即便正常缴费几年的保单也一样能一分不少地拿回来。
这些不法分子以“代理退保”“代理维权”名义招揽生意,声称可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解决债务”“全额免息”,怂恿或诱骗消费者委托其办理相关手续,再通过编发虚假消息、伪造证据材料等手段反复投诉举报,并非法获利。此类行为在挤占正常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的同时,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
这些黑中介人数众多,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一些骨干成员利用熟悉保险销售和投诉流程的优势,寻找恶意投诉漏洞,甚至装扮客户家人进行“钓鱼”取证。从各地情况来看,退保黑中介往往利用一些人逐利的心态,对投保人许下高额的退保利益,通过收取手续费和倒卖用户信息获利。在消费者付出高额手续费并提交完整的个人及家庭信息作为退保材料后,非法机构马上转变态度,甚至将消费者拉黑。而消费者提交的个人信息往往又会被层层倒卖。
在这种猖獗的“退保黑产”运作下,保险业非正常退保率快速上升,不仅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还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今年的“3·15曝光台”曝光的“退保黑产”案件显示,1万元保单退保被黑中介拿走4000元。在这样的交易中,投保人30%至60%退还的保费被中介拿走。
是真心帮助消费者吗
在保险机构深受退保困扰的同时,消费者更是深受其害。这些打着帮助退保的中介机构,是真心帮助消费者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法分子并非真心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而是在借机谋取不法利益。通常,不法分子“代理维权”会将抽取退还金额的20%至50%作为“服务费”,消费者实际所得并非“全额”。退回资金后,有的不法分子会强制、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他金融产品,为自己赚取佣金;有的会裹挟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导致消费者血本无归;还有的会泄露、买卖或恶意使用消费者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危害消费者财产或人身安全。
在公布的这类案件中,可以看到,不法分子主要通过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招揽生意,为诱惑消费者,往往制造谣言,蛊惑人心。有的宣称“内部有人”“特殊办理”,甚至冒充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骗取消费者信任。有的虚构“代理维权”的成功案例,拉拢消费者发展下线,赚取人头费。有的通过自媒体编发不实言论,组织集体上访,为不法活动造势。有的标榜自己专业可靠,但从监管部门收到的举报投诉材料来看,大多内容东拼西凑,前后矛盾。
为了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免受不法侵害,近年来,银保监会就“代理退保”等乱象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检查机关也重点查处了一大批操作“退保黑产”的不法分子。2021年,上海浦东打响了惩治保险“退保黑产”的首战,43名被告人获判,涉案金额近千万元。统计显示,2020年至2021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分别为11.4万件、16.3万件,同比增速分别为21%、44%。
消费者该怎样维权
2021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将“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列入“扫黑除恶”常态化的范畴之内。《金融时报》记者获悉,截至今年5月,上海银保监局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数起“退保黑产”犯罪案件,依法拘捕96人,打击“退保黑产”已纳入惩治经济犯罪的常态化治理任务。
那么,像王女士这样的消费者,购买保险后,想要退保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呢?
首先,消费者应该保护好本人身份信息、通信信息、家庭信息和金融信息,不要轻易将这些信息泄露给其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理维权”,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而遭受经济损失。消费者如遇不法分子窃取或非法利用个人信息、利用代理投诉举报进行诈骗等,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其次,像王女士这样不满意自己的保险产品,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直接与保险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有保险专家就提醒消费者,购买保险后退保需慎思。保险是一种长期的人生规划,退保可能蒙受经济损失,在购买保险前就应该有充分的认知。退保后再投保,保险费率也会相应提高。保费是和被保险人的年龄紧密关联的,年龄越大,保费越贵。有些人退保后,过了几年又想重新投保,这个时候年龄已经增大了,购买同一份保单,却要缴纳比几年前更多的保费,保障时间反而缩短,怎么算都是亏的。
(责任编辑:热点)
-
[长知识]北京时间11月21日零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赛。本届世界杯的亮点之一就是比赛用球——“旅程”,它将是历届世界杯中飞行速度最快的足球。从1930年在乌拉圭首次举办开始,到如今世界杯已走过 ...[详细]
-
一天抢光了!首批3只“保租房”公募REITs发售火爆,认购期间没买到怎么办?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陈锋 见习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8月16日晚间,备受市场关注的首批3只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均发布公告称,公众投资者发售部分提前结束募集,自8 ...[详细]
-
赛诺菲终止乳腺癌药物amcenestrant研发 股价盘前跌近7%
(SNY.US)周三表示,在一项治疗晚期乳腺癌试验失败后,该公司决定终止乳腺癌药物amcenestrant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截至发稿,赛诺菲盘前跌6.63%,报41.84美元。此举使得赛诺菲在增长方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日本财务省日前的数据显示,日本从2022年7月起再次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17日报道,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和2021年7月相比,日本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规模下降了 ...[详细]
-
11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肖远企在2022论坛年会上,就金融对外开放、金融服务新市民等话题发声。周亮表示,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亚洲各国要合力推动经济稳定复苏,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详细]
-
8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87场新闻发布会上,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韩新星介绍,截至8月17日12时,相继判定密接人员18人,涉及该区人员均已隔离观察,涉及 ...[详细]
-
财政部8月17日公布,大规模留抵退税集中退付任务基本完成,今年以来累计退税超2万亿元。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和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同期增 ...[详细]
-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教授传统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产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新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元年来临。参照同台竞技的公募基金标准评价银行理财产品及管理人更科学截至2021年底,301家银行机构 ...[详细]
-
IPO常态化是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的融资总额超5000亿元,已接近2021年全年融资总额。按照目前的发行节奏,业内人士预计,20 ...[详细]
-
恒驰5开启预售43天后,一个难题摆在了恒大汽车面前。有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由政府牵头,恒大汽车可能将被另一家汽车公司并购。据透露,此次的牵头方或为地方政府。目前恒大汽车仅有天津工厂具备生产资质,正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