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哪家强?北京SKP连赢十年,3商场迈入200亿俱乐部
原标题:购物中心哪家强?购物北京SKP连赢十年,3商场迈入200亿俱乐部
来源:时代周报
谁是中心最强购物中心?
近日,赢商网发布了全国311家商场2021年销售额与客流量等经营数据。家强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北京2021年,连乐部全国购物中心呈回暖趋势,赢年亿俱虽客流量不及疫情前,商场但销售额逆势上涨,迈入仅有9%的购物商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
购物中心回暖所折射出来的中心,是家强全国消费市场的触底反弹。经历了疫情肆虐的北京2020年,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在首次出现负增长后,连乐部在2021年迎来强劲复苏。赢年亿俱
图源:赢商网在2021年的商场商场业绩榜中,北京SKP、北京国贸商城、南京德基广场三家高端商场以超200亿的年度销售额,首次组成“200亿俱乐部”。这200亿的销售额,相当于是一个二线城市所有商场一年的销售总额。
北上广深之外,也有不少“黑马”异军突起。身处网红旅游城市的成都IFS和成都远洋太古里销售额均近百亿元,郑州丹尼斯大卫城则首次跻身前十。
这些商场是如何逆袭的?
北京上海“神仙打架”,中西部黑马频现
2021年的“店王”依旧花落北京SKP,该商场2021年的销售额达247亿元,连续十年占据榜首。北京国贸商城、南京德基广场业绩也超过200亿元,成为首批加入“200亿俱乐部”的成员。
北京SKP(图源:视觉中国)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21年全国有52家购物中心销售额超过30亿元。从城市来看,在这52家中,北上广深共有26家,恰为50%。
作为全国唯二的“四万亿”城市,北京和上海,谁才是购物中心销售之王?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商场业绩集中度相对更高,呈现“两超多强”局面。除了北京SKP和北京国贸商城这两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巨头”外,包括朝阳、朝阳合生汇、世纪金源、西单大悦城在内,剩余入榜的4家商场年销售额都在40亿元左右。
上海则有10家购物中心进入前50的榜单。其中,上海国金中心IFS、上海恒隆广场、上海环球港的年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不同榜单统计略有差异),另有多家年销在30亿元以上。
这与两个城市的购物中心总体情况有关。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购物中心存量遥遥领先。截至2021年3月,共有658家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为1.79万人,5-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占据主流,3-5万平方米的小而精商场次之。
而北京购物中心存量为447个,位列全国第二,日均客流量为1.66万人,商业面积在3-5万平方米、5-10万平方米、10-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占比相对平均。其中,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为世界最大的单体购物中心,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从全国区域范围来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华东地区的购物中心数量最多,2020年占比高达41.71%;其次是华南地区,购物中心数量占比为16.58%;西南地区的占比则为14.97%。
西南地区购物中心总量虽不多,但单匹“黑马”却不少,尤其在成都地区有三家购物中心销售额超过50亿元,成都IFS更是首次进入了“100亿俱乐部”。
成绩傲人的还有成都万象城,该商场是“50亿俱乐部”中业绩同比增幅最快的一家,较2020年增长85.19%。而这与商场本身扩容相关。
2020年12月7日,成都万象城二期开业,整体商业体量达到30万平方米,品牌规模超过620个,近30家西南或成都首店入驻,成为当地主城区体量最大、品牌最多的商业综合体。
“随着整体城市经济的发展,成都、重庆等西南城市已成为国内新的集中增长极,消费需求同时大幅度提升,也成为商业竞争的焦点。城市消费升级,大量首店进入、国际品牌入驻、新型商业街区构建之后,都有很好的发展。”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西南地区购物中心后续的发展,也需要跳出传统以购物为主的模式,学习北京、上海已有的成功经验,发挥好后发优势。
相比疫情之前,西南地区的客流回弹同样强劲。相较2019年同期,西南地区2021年第二季度客流单季增速达12.56%。成都购物中心日均客流较2019年同比增长近10%,居全国重点城市首位。
而相对低调的郑州在购物中心界也颇有盛名。定位高端奢侈的郑州丹尼斯大卫城2021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位列全国第九,爱马仕河南首店也刚刚于3月31日在此开业。
2018年开业的新贵——郑州正弘城则自带网红属性,在社交媒体上表现极佳,曾在社媒综合指数排名中力压北京三里屯等知名购物中心夺冠,餐饮类店铺占商场内总商铺数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也让郑州正弘城的年销售额在开业第四年就达到42亿元,跻身全国top30。
高端市场回流,首店经济发力
细看购物中心单体排名,在TOP50中,高端商场占据主流,尤其“百亿俱乐部”成员,均以高端奢侈为主要定位,且业绩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疫情波折反复、居高不下,境外游、海淘等购物方式受限,国内高端市场自2020年开始逐渐回流。2021年,高端市场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需求。
图源:Pexels据要客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1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2020年,中国人奢侈品境内消费占比由31%增加到56%,第一次实现了境内消费大于境外消费的情况,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64%。
奢侈品市场需求的高企,促进了高端商业的销售提升。未列入购物中心排行榜的各地免税店,也在2021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如三亚海棠湾免税城销售额超过300亿元,CDF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的业绩也在100亿元以上。
与高端奢侈品市场相对照的,是首店经济的重要性在2021年继续凸显,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
最早提出首店经济的上海,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1年,上海新增首店1078家、保持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北京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1上半年共434家首店落地北京,超过2020年两倍有多。
位居榜单前列的购物中心,大多在品牌焕新上下苦功。如2021年销售额位列“探花”的南京德基广场,全年焕新品牌近100家,引进超20家区域“首店”。该商场将负一层的国际高端化妆品业态持续扩充至62家,整体品牌更新率高达85%。
“新商业时代,首店经济肯定是利大于弊,符合目前整个国际商业发展趋势,也会激发创新。不过,一些城市也存在为了‘首店’而‘首店’的情况,其引入成本过高,单纯打造概念,导致盈利困难。因此,首店本身的存活率、持续性等问题也值得重视。”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浩兴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国内高端市场回流、消费业态的升级,正是购物中心走出至暗时刻的重要原因之一。
赖阳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购物中心销售额增长明显,一方面是由于2020年基数较低,2021年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费者线下消费增长,购物中心的增长曲线理所当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开始转型升级,包括增加休闲文化体验的业态、引入首店发力高端奢侈市场等,对消费者吸引力有提升。”
需求升级的情况下,购物中心仍是实体商业中最能满足消费者情感性、社会性功能的场景。
2022年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的背景下,新兴品牌流失率较高、租金压力重等问题依旧待解。继续创新零售模式、强化互动内容,或许会成为购物中心升级消费场景的必选之路。
(责任编辑:热点)
-
来源:南风窗盐财经文/朱秋雨编辑/向由11月5日,一辆白色特斯拉Model Y在国道上突然加速飞奔。四次撞倒行驶车辆和行人后,车发生漂移,车头偏转180度,最终向电线杆和停在商铺门口的货车一头撞去。这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19日,国民零食品牌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41.14亿元,归母净利润8213.43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与公 ...[详细]
-
《科创板日报》8月22日编辑 郑远方)今日锂矿板块大幅走强。截至收盘,涨13.57%,、、涨停,涨逾8%,、、、、涨逾5%,、等跟涨。值得一提的是,“锂王”天齐锂业如今市值已近2000亿元。盘后龙虎榜 ...[详细]
-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03998)“增持”评级,预计2023-25财年销售及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15%/17%,2025财年毛利率及净利率增长50/80个基点至60.6%/13.5%,目标价4.9港元 ...[详细]
-
各镇党委和政府、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园区党委党工委)和管委会,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各区级机关,各人民团体,各直属单位:《金山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智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 ...[详细]
-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2022年8月22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版LPR报价:1年期品种报3.65%,上次为3.70%;5年期以上品种报4.30%,上次为4.45%。东方金诚首席宏观 ...[详细]
-
谷歌Chrome浏览器桌面版将内置RSS阅读器,早期测试界面曝光
在谷歌阅读器消失多年后,谷歌正致力于在 Chrome 浏览器中带回 RSS 阅读器,此前已在 iOS 和安卓版上线了“关注 Follow”功能。据外媒 About Chromebooks 发现的线索, ...[详细]
-
恒大地产:将召开“20恒大02”持有人会议,审议调整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
11月22日,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定于11月24日至11月25日召开“20恒大02”2022年第二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议案一《关于变更本期债券持有人会议相关时间的议案》和议案二《关于调整“2 ...[详细]
-
物流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业界:需共同思考、科学解决
中新网上海8月22日电记者 陈静)当下,绿色、低碳发展备受关注。派链托盘总经理宋伟22日接受采访时指出,物流是产生碳的产业,它是“双碳目标”之下需要重点关注和优化的产业。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本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