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上半年六大行资产质量:不良“四降两升”,工农交逾期贷款占比下降
原标题:扫描上半年六大行资产质量:不良“四降两升”,四降两升工农交逾期贷款占比下降‘金融机构中报观察系列’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傅碧霄 北京报道
8月31日,扫描上半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收官,年大农交最受市场关注的行资下降六大国有银行2022年中报终于聚齐。
从资产质量上来看,产质今年上半年,量不良工六大行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健的逾期态势,其中四家国有大行的贷款不良率较2021年末有所好转,和的占比不良率较去年末稍有上升,但均在合理区间。四降两升
截至今年6月末,扫描上半六大行中不良率最高者为,年大农交为1.46%。行资下降六大行不良率均在1.5%以下,产质其中邮储银行资产质量最好,量不良工仅为0.83%。
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当前银行经营环境复杂严峻,但六大行高层对未来银行的发展较有信心。8月30日,副行长王景武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有信心保持工商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一方面,这得益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韧劲和增长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我们通过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实施风险消化,主动夯实资产质量,不断增厚对未来风险的缓冲垫,为下一阶段应对风险挑战、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良率“四降两升”
资产质量一向被视为银行的生命线,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时期,不良贷款率显得更为重要。8月19日,从银保监会公布2022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来看,当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1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74.2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70.2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万亿元。
国有大行的不良率要远优于商业银行的平均值。在六大行中,不良率最高者为交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46%,但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3.1%,较上年末上升6.6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清收力度,处置不良贷款382.47亿元,实质性清收占比近47%,同比提升约6个百分点,处置质效稳步提升。“一是发挥总行专业化处置能力,推动重大风险项目处置落地,提升不良处置成效。二是积极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工作,上半年证券发行额位居市场第二。”交通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
相较于去年底,和工商银行的不良率都有改善,农业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不良率为1.41%,下降0.0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的不良率同为1.41%,下降0.01个百分点。
8月30日,王景武在业绩发布会上称,工商银行重点板块资产质量均保持在较优水平,公司贷款中余额占比较高的新型城镇化、交通运输、能源等基建板块的整体不良率保持在1%以内,个人类贷款整体不良率为0.56%。通过持续的风险防控与消化,全行风险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关注贷款率1.87%,比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
在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上,王景武表示,上半年,工商银行清收处置不良贷款近1000亿元,同比多处置105亿元,继续加快风险出清。同时,该行根据审慎原则计提拨备,保持了较高的风险抵补能力。
在六大行中,资产质量最优者为邮储银行。虽然较去年年末的不良率提升了0.01个百分点,但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低于1%。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78.8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03亿元;不良贷款率0.83%,较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353.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41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0.51%,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关注和不良贷款占比1.34%,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在半年报中称,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处置不良贷款表内外本息238.25亿元,同比增长27.23%。其中:现金清收本息112.39亿元,呆账核销本息52.39亿元,通过抵债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本息55.79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17.68亿元。
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六大行上半年不良率保持低位,且整体稳中有降,不良拨备维持高位,反映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是由于国内及时控制住疫情,综合施策,出台有针对性政策纾困助企、稳增长,推动市场主体和经济稳步恢复;银行提升风控能力和经营效率,同时,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工行、农行、交行的逾期贷款占比下降
在国有大行中,与去年年末相比,有三家银行的逾期贷款占比稍有增长。已逾期贷款和垫款余额1976.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1.90亿元,占比0.97%,较去年末上涨0.03个百分点;邮储银行逾期贷款为635.18亿元,占比为0.91%,较去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逾期贷款为1948.46亿元,占比为1.15%,较去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建行行长张金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分类很扎实,分类很审慎,截至6月末,逾期不良的剪刀差是-879亿元,在业内处于最好的水平;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是44.89%,一直处于比较低水平。
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分别为1.66%、16.08%、38.4%、45.61%。
另外三家国有大行的逾期贷款占比出现了下降。数据显示,上半年,农业银行逾期贷款1876亿元,比年初增加26亿元,逾期率1%,比年初降低0.08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逾期贷款余额896.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59亿元,逾期率1.26%,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577.2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2.75亿元。工商银行逾期贷款2686.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7.62亿元,占比1.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王景武表示,今年上半年继续坚持前瞻、审慎加强不良贷款管理,逾期贷款率1.2%,比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比年初扩大88亿元,连续9个季度保持为负,逾期率和剪刀差均创历史新低。
王景武还称,当前银行经营环境复杂严峻,一些受疫情和经济周期影响大的行业和客户经营比较困难,这方面的资产质量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下一阶段,工商银行将持续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前瞻性防控和主动管理。在入口端,坚持差异化信贷政策,不断提升资产选择能力;在闸口端,稳妥、精准处置化解重点领域、重点客户的资产风险,继续稳妥做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在出口端,持续提升风险资产经营水平,灵活运用多种处置方式,提升核销资源撬动比例和风险资产处置质效。
周茂华也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六大行不良率整体有望低位持稳,资产质量逐步改善。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稳步恢复,企业经营改善,加之国内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减,银行盈利与资产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整体上来看,国有大行资产质量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水平。各大行通过不良核销、拨备计提等方式,基本都实现了资产质量稳定和利润平稳增长的双重目标。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好转复苏,对于银行贷款的资产质量而言会边际利好。
(责任编辑:休闲)
-
转自:沈阳日报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王晓婷)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在二楼商场精彩上演。身着时尚服饰走上T台的都是中兴商业的员工,他们以时装秀的形式,展示企业形象与风采。此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商 ...[详细]
-
本报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刘阳)记者从国家广电总局了解到:《这十年》主题系列节目8月1日起上线播出。《这十年》主题系列节目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10年,讲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详细]
-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外媒报道,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当地时间7月31日表示,德国的天然气危机可能引发电力短缺,他呼吁停止使用天然气发电,目前正在推动延迟淘汰核电的工作。2022年7月21日,位于德国境内的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腾讯电竞能找到新宇宙吗?作者丨白芨 编辑丨月见来源:新熵“中国电竞,正从白银上黄金。”在接管阅文之前,腾讯副总裁程武曾是腾讯电竞峰会的常客。201 ...[详细]
-
11月23日,教育部就《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拟提出,对当事人的同一个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美媒称美正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专家:目的是阻止中国芯片与其竞争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美国彭博社7月30日报道称,美国两家芯片设备公司证实,该国对中国芯片的打压已从10纳米扩展到了14纳米,且新规影响范围可能不限于中芯国际,还包括其他在中国投资运营的芯片制造 ...[详细]
-
记者 |庄键300750.SZ)与竞争对手中创新航的专利战愈演愈烈,涉及索赔金额已超过6.4亿元。8月1日,宁德时代向界面新闻确认,该公司已对中创新航提起一项新的专利侵权诉讼,索赔金额1.3亿元,目前 ...[详细]
-
中新经纬11月23日电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号23日消息,11月23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913例,其中,社会面筛查人员148例。北京新增“273+640”北京疾控通 ...[详细]
-
王舰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中国马铃薯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