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发行3.4万亿专项债,下半年财政“增量政策”还有哪些?
有业内建言提前下达2023年部分专项债额度,增量政策并调整预算将这笔明年专项债额度提前至今年四季度发行。上半此外还有专家建言发行特别国债。年发年财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是行万项债下半当前稳经济一大重要抓手,下半年动向备受市场关注。亿专
根据各地发债公开数据统计,政还今年上半年全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约3.4万亿元,增量政策创近年新高,上半基本完成了国务院要求的年发年财上半年完成发债任务目标。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行万项债下半下半年如何快速用好这笔资金成为关键,亿专尽量避免资金闲置、政还资金被挪用等老问题,增量政策真正形成实物工作量,上半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效应。年发年财下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入“空窗期”,这对下半年尤其四季度基建投资影响值得关注,可以考虑通过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提前动用明年专项债额度等方式,适度增加下半年举债额度,以稳投资稳经济。
真正花好超3万亿资金成关键
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可以说史无前例。去年专项债多数集中在下半年发行,而今年则相反集中在上半年,以尽快发挥债券资金稳增长效应。
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中,有3.45万亿元已经下达至各地用于项目建设。国务院要求3.4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截至今年上半年各地实际发行了约3.4万亿元专项债,发行进度约99%。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吉富星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专项债靠前发力,总体规模、发行速度、支出进度均将创近年来新高,将有利于尽快尽多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拉动有效投资,更好实现稳增长、补短板、惠民生目标。
“预计在专项债集中发力基础上,银行信贷、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形成有力补充和配合,预计未来基建投资会保持高位增长,有利于稳定各方预期和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吉富星说。
下一步如何真正花好这笔巨额债券资金成为关键。根据近些年各地审计部门公开信息,部分专项债项目资金用途管理不严格,债务资金闲置存在一定普遍性等,这都影响了专项债资金效应发挥。
比如,近期审计署披露,审计发现有10个地区违规将136.63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企业经营、人员工资等,33个地区217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闲置1年以上。
吉富星表示,近年来,“资金等项目”、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今年进度加快后,少部分地方前期工作不扎实、使用管理跟不上等因素导致一些局部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近些年专项债规模增长速度比较快,专项债资金规范使用很关键。比如目前专项债资金闲置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前期准备工作做的不扎实,项目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在专项债资金投向方面,财政部已经有相关文件予以规范,目前必须严格执行,挪用专项债资金发工资等,应该给予严处。
今年受疫情、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前5个月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下滑,而刚性支出不减,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中央财政已经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来支持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吉富星认为,为避免资金闲置挪用,要立足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加强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在债券发行前,严把项目审核关,优先遴选项目成熟度高、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或优先支持在建项目。
“其次,债券发行后,全面深入推广穿透式监测、加强督导整改,重点关注资金到项目单位后的建设进度、实物工作量形成情况,而非仅关注资金拨付情况,建立进度通报预警制度、明确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债券限额时与各地实际支出进度挂钩等。”吉富星说。
财政部此前表态今年7月份将实现对专项债项目的穿透式监测,此举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穿透了解项目单位建设运营情况,重点掌握债务资金从国库拨付到项目单位以后的情况,目的在于推动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吉富星表示,最后,对短期内难以继续建设实施的项目,将闲置资金按程序调整用于其他符合要求的成熟项目,或者跨区域调剂至管理使用良好、剩余项目资金有效需求多的地方使用。
财政部去年已经发文规范了专项债用途调整,近些年已有部分地方将闲置资金调整至其他项目。
近期包括广东等地已经明确,对专项债支出使用进度较慢的市,将未实际支出额度按一定比例收回,跨区域调剂至管理使用良好、剩余项目资金有效需求多的市使用。
是否增发专项债引关注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半年依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变化,是否考虑增加发行专项债额度来稳经济,是未来专项债一大看点。”温来成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曾告诉第一财经,下阶段出台增量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较大,主要是超预期的疫情引发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的缺口需要得到弥补。若政策不加码,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前高后低,随着靠前发力结束以及可支配财力未新增,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四季度基建和经济增速可能回落。
吉富星表示,当前需要超前谋划、加强“重大项目”和“增量政策”双储备,结合形势发展需要,推出一些增量政策,更好实现跨周期调节、保障下半年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或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其实,国务院近期已经采取一些稳投资举措。
6月30日国常会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6月1日国常会决定,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告诉第一财经,下半年“准财政”在发力,新增8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贷款额度,创设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作为预算内财政有效补充。剩下的财政收支缺口,可以考虑通过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来解决,此前地方也这样做过。去年底存量专项债额度大概在1.5万亿元左右,预计可行方案是地方发行几千亿元,这样财政收支缺口大部分可以得到弥补。不过剩余限额地区分布不均、优质项目储备不足等,可能影响专项债“加量”效果。
除了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外,目前业内建言的另一种增加专项债额度途径,是提前下达2023年部分专项债额度,并调整预算将这笔明年专项债额度提前至今年四季度发行。此外还有专家建言发行特别国债,部分可以像2020年一样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按照此前授权,今年年底前,国务院可提前下达部分明年地方债额度,但提前发行和使用,可能涉及总体预算调整、额度分配等。相较之下,各地使用上年末专项债务未使用的限额,需要走的制度流程或相对简单,地方人大审议通过即可。”赵伟说。
(责任编辑:综合)
-
史上最“贵”世界杯开幕!“中国味”超浓,多家A股公司参与!超400亿“大生意”也开启 概念股躁动|观赛指南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四年一届的足球盛宴来了!当地时间11月20日傍晚17时40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在海湾球场举行。开幕式上,历届世界杯歌曲再唱响、吉祥物 ...[详细]
-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24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深圳医改”又有新突破。6月23日下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以下简称《医疗 ...[详细]
-
随着汽车行业的变革,车联网、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四个领域趋势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半导体需求,新需求为国内新进芯片企业进入汽车带来全新的产业机遇。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马婷婷 北京报道随着汽车行 ...[详细]
-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没有那是完全不一样的。6月19日,中国国防部发布通报称,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详细]
-
都曾持股德恩精工,弘亚数控、昊志机电实控人被查巧合还是必然?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临近年末,证监会连续重拳出击。11月22日晚,002833.SZ)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总经理李茂洪,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 ...[详细]
-
正如在I/O大会上所预告的那样,你不再需要从三星那里获得Wear OS 3智能手表--尽管你将为这种特权付费。The Verge指出,万宝龙已经推出了Summit 3,这是该德国品牌的豪华计时器的一次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财政部部长刘昆6月21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202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6月22日晚间,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这一报告。刘昆在报告中指出,下一步要加快落 ...[详细]
-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当前,教育部正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投诉举报的核查处置工作,截至5月底,来自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等 ...[详细]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9月1日表示,乌军对扎波罗热核电站地区的炮击并未停止,俄方对此表示担忧。俄方仍在等待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的到来,并愿意展开协作。总台记者 宋瑶) ...[详细]
-
支持政策再加大 国常会:预测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约2000亿元
汽车市场再迎利好。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二手车、新能源汽车、平行进口车三方面强调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一是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对小型非营运二手车8月1日起全面取消迁入限制,10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