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保险向未来|积极为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架起“新支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李晶晶 广州报道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挂牌即将迎来一周年,新支点在各方推动、横琴互联互通努力下交出了漂亮的保险保险答卷。
2021年,积极架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生产总值达到454.63亿元,为大湾区同比增长8.5%。新支点2022年上半年,横琴互联互通横琴工业高速增长,保险保险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8%;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积极架起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为大湾区36.7%。其中,新支点现代金融保险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横琴互联互通稳定器、推进器,保险保险在推进合作区起步发展、积极架起纵深推进的为大湾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提出,支持在合作区开展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信用证保险等业务;支持对澳门扩大服务领域开放,降低澳资金融机构设立银行、保险机构准入门槛。截至目前,扎根合作区的广东保险业在推动湾区保险互联互通、湾区服务合作升级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东银保监局处获悉,《横琴方案》发布后,广东银保监局第一时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亲赴横琴调研,为相关金融政策制定建言30余条,并印发21条实施方案,多层次推进合作区建设;推动全国首个区域性重疾表落地,目前辖内保险机构推出29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或医疗险。
此外,近5万澳门居民通过跨境社保业务“一站办”享受到了珠海医保,合作区挂牌以来支持上千澳门居民投保珠海补充医疗险,投保人次、赔付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80%、112%;合作区今年两次下调车险费率,为1.2万台澳门车提供跨境车险保障。
落地首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
目前保险业实行的重疾表编制于2013年。随着现代人身体健康状况的缓慢变化,城市居民更趋长寿和注重养生,现有的重疾表已经不能满足广东保险业发展和消费者多元化的风险需求。
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人们的生活水平上不断提升,人均寿命相对延长,多种大病发病率已延伸出了区域发展特色、常态,亟需相关部门落地一张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发病率特点的专属重疾生命表。
2020年,中国精算师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编制报告》,新增粤港澳大湾区多病种重疾表和两种老年人代表性重疾经验发生率参考表,为大湾区保险业设计专属重疾险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0年11月,首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横琴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疾病保险(A/B款)”正式在珠海发布,该类产品发展势如破竹,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广东银保监局辖内已累计备案14家保险公司共23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
据悉,以大湾区多病种重疾表为设计基础开发的大湾区专属重疾险,将大湾区内多种高发性疾病(比如说广东、香港高发的鼻咽癌,还有近年来发病率攀升的直肠癌、结肠癌等,共8种)纳入责任范围,且在费率、服务等标准上进一步对接港澳保险市场,满足了大湾区内居民更高层次的健康风险保障需求。
投保范围方面,无论是生活在大湾区的广东居民,还是在大湾区内居住、就业的港澳居民,只要符合年龄、健康等投保条件均可投保,有利于促进大湾区内居民交流、融合,以及经济生活的进一步互联互通。
横琴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起步于横琴、深耕于横琴的保险企业,横琴人寿为满足合作区内客户的特殊需求,推出了一系列专属服务,如合作区专属核保政策、合作区生活礼遇及健康礼遇等,为合作区家庭提供前瞻性的保险保障。
此外,横琴人寿整合了合作区乃至大湾区的一系列创新健康管理服务及先进医疗解决方案,如干细胞储存调理与治疗等自体全能干细胞建系技术、香港先进性医疗器械及创新药品等推荐与协助,依照客户家庭需求定制个性化健康医疗解决服务方案,从而满足高净值客户家庭的多元化品质生活需求。
2017年-2021年,横琴人寿五年间已累计承保港澳客户投保人身险8800多件,承保港澳个人业务超过160000万元,承保港澳个人业务保额近46.8亿元。
除通过本地保险业为本地居民、生活在本地的港澳居民提供商业健康险保障,合作区还通过跨境社保业务帮助近5万澳门居民“一站办”珠海医保,合作区挂牌以来支持上千澳门居民投保珠海补充医疗险,投保人次、赔付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80%、112%。
首创“一地投保三地通赔”服务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着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港澳居民来往内地更加便利,大湾区经济生活迸发出更强劲动力。自大桥通车后,港澳车辆经此前往内地旅游、经商和居住,不少内地车主也开车前往港澳旅游和度假。
不过,基于三地司法管辖、监管要求、交通法规、保险实务、责任归属、客户习惯等的差异,过去,跨境车车主必须先购买三地强制保险保单,买足三份才能畅行三地,这不仅增加了车主的时间成本,也增加了车主的投保成本。
作为跨境保险试验区横琴,早在2014年已“试水”跨境车险业务。据当时签订的合作协议,澳门跨境进入横琴的单排车车主只需在澳门或珠海横琴任意一地,就可以购买到两地的车险产品,这就为后来的“三地车险一地投保”跨境车险模式打下了现实的基础。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下发,为境内外保险服务深入合作指明方向,尤其是在跨境车险业务方面。
《横琴方案》提出,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即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在“管得住”前提下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这为两地保险业务合作打通了政策上的阻碍。
作为在内地和港澳地区均有机构布局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集团旗下太平财险携手太平香港、太平香港兄弟公司在业内首创“一套保单保三地”跨境车险业务模式,通过研发落地《太平财险港珠澳大桥跨境车辆保险业务合作实施方案》,将三地车险统一产品组合、统一保险服务、统一业务数据、统一销售推广,统一通保通赔,让跨境车主真正实现“一地投保三地出单”“一地承保三地通赔”。
据了解,港澳车辆登记数量超过100万台,而单牌跨境车数据是双牌车的十倍之多。截至2022年8月底,太平财险广东分公司累计服务7431辆车(香港3460辆,澳门3971辆)。
除太平财险以外,广东其他财产险机构也推出跨境车险业务。其中,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联合香港、澳门的兄弟公司制定“三地合作”一站式跨境车辆保险服务方案,车主在内地、香港、澳门任何一地均可购买另外两地的车辆保险。国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也开展了“三地通保通赔”一站式跨境车辆保险服务试点,为跨境车客户打造贯通三地车主用车保险生态圈。
2020年《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对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行驶的港澳机动车辆,实施“等效先认”政策,将跨境机动车向港澳保险公司投保责任范围扩大到内地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保单,视同投保内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跨境车险业务获得进一步提速。据广东银保监局统计,截至今年7月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内保险机构已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4.99万辆次。其中,合作区挂牌以来已为1.2万台澳门车提供跨境车险保障,并于今年两次下调车险费率。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李晶晶 编辑:李振)
(责任编辑:综合)
-
重庆市工商联系统积极行动助力打赢疫情歼灭战:协力同心战疫情 商会民企显担当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连日来,重庆复杂的疫情时刻牵动着全市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心。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工商联系统及商协)会组织和广大民营企业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歼灭战。疫情就是命令1 ...[详细]
-
展望苹果的2023年:15英寸MacBook Air、Mac Pro等产品有望更新
本文来自cnBeta距离日历跳到2023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们都知道苹果在年底之前还有一批重要的产品发布。不妨让我们看得更远一些,在最新一期的Power On通讯中,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Mark G ...[详细]
-
央行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市场人士称稳预期或需更大力度措施
财联社9月26日讯记者 张晓翀)周一央行宣布,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消息公布后,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瞬间 ...[详细]
-
□ 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具有保水和渗水等功能,可以实现春夏无效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普通地膜覆盖相比,旱作增产幅度超过10%。□ 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180天降解50%以上,365天降解95%以上,有利于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来源:期货日报受地缘局势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今年黄金期货波动较大。“十一”假期即将来临,而“金九银十”也是传统的黄金消费旺季,今年黄金消费情况如何?现在是配置黄金的合适时机吗?未来一段时间的黄金对 ...[详细]
-
景瑞控股销售额降76%半年最高预亏17亿 资金承压短债超百亿七折出售资产“瘦身”自救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陈然上海老牌房企景瑞控股也难逃房地产周期性下行,经营能力持续下滑。近日,景瑞控股01862.HK)发布公告,预期集团2022年上半年的净亏损约14亿元至17亿元。长江商报 ...[详细]
-
美考虑为澳建造首批核潜艇?我常驻维也纳代表团:是对国际防扩散体系赤裸裸地蔑视和践踏《华尔街日报》24日报道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和讨论一项计划,即在美国建造澳大利亚的首批核潜艇,从而加快后者获得核潜艇的 ...[详细]
-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2)于上海正式开幕,大会所打造的沉浸式元宇宙空间成为一大亮点。据官方资料介绍,在线上部分,WAIC 2022将往年“云会场、云展览、云平台”叠加打造了 ...[详细]
-
e公司讯,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电力外送通道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