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了年轻人,大城市和大厂不香了
DT财经
回归生活。疫情
习惯了戴口罩出门、改变居家办公、年轻上网课、城市厂线上面试……不知不觉,疫情我们在疫情中已经生活超过两年。改变
上周,年轻我们发起了“疫情封控改变了你什么”小调研,城市厂共收到 2079 份有效回答。疫情
疫情封控下,改变不同人群拥有怎样的年轻情绪?人们开始重新在意或不在意什么?
1
情绪焦虑
疫情封控,让人们对生活的城市厂满意度大幅降低。
我们以 10 分为满分,疫情让人们为自己的改变生活满意度打分,封控前,年轻平均分是7.7,封控后是3.7,不及格。
在长时间的疫情封控中,焦虑(43.7%)是最主要的情绪,其次是倦怠(31.3%)、失望(29.9%)和压抑(28.5%)。
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负面情绪,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百度指数显示,今年3月以来,上海居民对“心理咨询”的搜索激增。最近一个月,“心理咨询”的热度大概同比上升了250%。
2
生活无聊
00 后占比最高的情绪是无聊(36.8%)。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年龄越小的人,在疫情封控下越是感到“无聊”和“无意义”。
00后似乎比年长的人更不适应“整天待在家里”。居家办公、上网课、足不出户让年轻人的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一切与出门相关的计划停滞。
00后天天这样形容自己的一天:“白天在工作,晚上打游戏,间歇性关注新闻,除此之外,不知道还能做什么。生活日复一日地单调,乏味且没有意义。”
最近,他开始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帮小区买菜的团长搬运货物、分发给邻居,“稍微有些寄托”。
3
信息倦怠
95后和00后对外界环境没有过高期待,因此不会过于失望。
他们在疫情下感到“倦怠”和“麻木”的比例比其他年龄段都要高。
95后和00后作为互联网一代,获取了海量信息,包含不断变化的数字、大量的负面消息、以及真假难辨的谣言。
绝大多数人认为,网上的信息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95后和00后最严重。
超过六成的95后(66.1%)和00后(64.3%)都选择了“信息倦怠”,对各种新闻和数字逐渐麻木。
这些都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4
独居抑郁
如果从居住状态来划分,在疫情封控期间,独居的人普遍情绪更差:孤独、抑郁和愤怒的占比高于其他人群。即便是和陌生人住在一起,情绪状况也好过独居。
“同病相怜”的处境让人们“报团取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
从正面情绪来看,和伴侣住在一起的人更容易心情平静、感到满足;和朋友住在一起的更容易感到惬意。
在上海浦东新区独居的 Y,就在小区封控了一个月之后,下定决心,下次租房,还是找个朋友一起吧。“没有人说话,也没有回应,线上交流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面对面对话,我就差就和花花草草对话了。”
5
自由第一
在低落的情绪中,人们开始在意/不在意什么?
经过疫情封控,人们开始更加在意基础生活,认为身体健康、好好吃饭才是头等大事。
在居家办公上网课、足不出户成为常态的情况下,人们更希望在家获得稳定、品质的生活,同时格外看重自由。
平常普普通通的生活已经很可贵了,想早日解封,过上正常的生活。
这体现在人们想要改变的事情中:想要添购更多的基本生活用品、消费更加保守、以及为了身体健康考虑室内运动、提高居家品质。
除此之外,年轻人开始反思,是否要更改自己的其他重要人生决策。他们关心的问题包括:是否要搬家、换工作、在哪个城市工作生活,以及是否应该立遗嘱。
6
关心他人
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提出群体性孤独的观点: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
从本次调研来看,疫情似乎正在让人们的关系“返璞归真”。
在重要性排序中,常常被认为“自我至上”的年轻人,在疫情期间,只有大约二成(19.8%)的人认为“自己”更重要了,这个比例远低于“亲人”(33.7%)和“伴侣”(23.4%),甚至比快递/外卖员更低。
在封控中重新让“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中国谚语重新发扬光大。
和父母、朋友互相关心,也增进了彼此的关系。
在最近外卖软件的评论区里,很多上海人对商家、外卖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7
回归生活
在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回归自己小圈子的这些日子里,超过四成的人觉得大城市对自己的吸引力下降了。有31.9%的人开始动摇是否要换城市。
大厂、大公司对95、00后的吸引力下降得最明显。两到三成的人都觉得它们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降低了。
在这次调研中,有13%的00后觉得搞钱不那么重要了。
“封控以后,生活圈子缩小了。想办法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才最紧要。比如每天在家每天烧饭给对象吃,学着用上海新四大金刚(土豆、胡萝卜、洋葱、包菜)做了很多新菜式,倒也很开心。”在上海被封了大约三个礼拜的乌鱼说。
8
思考人生
疫情让很多人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自觉,试图通过社科、历史类知识来解释周遭发生的一切,缓解焦虑。
在00后中,有近四成人开始在封控期间学习哲学、心理学知识,有三成的人开始学习历史、社会学。
就像大学生王大侠所说:“我之前对世界的了解太浅薄了,就像事后诸葛亮,只是粗略地了解一点结论,现在想要知道更多。”
疫情封控给人们的情绪和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焦虑、风险、不确定性都在增加。疫情封控也让人们在意普通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在消费上更注重储蓄,学习哲学、社科知识努力“自救”。
(文中天天、赵百万、Y、乌鱼、王大侠为化名)
(责任编辑:热点)
-
9月1日,601800.SH)召开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该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党委副书记王海怀,财务总监朱宏标等出席会议。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9.24亿元,同比增加6.84%,完成年度 ...[详细]
-
港股上周在科技股反弹,加上A股造好下回升超过500点,收报19,898点,不过全週计指仍微跌103点。成份股中以吉利00175)表现最佳,一週计累升超10%,润啤00291)及00241)亦见反弹,分 ...[详细]
-
产业链供应链首先集中恢复,再逐步扩大复工复产范围,非生产性企业继续倡导居家办公在小区封控期间,为保证居民足不出户保障安全,小区志愿者身穿防护分拣物资按楼宇、街区进行配送/受访者徐易飞供图文|《财经》记 ...[详细]
-
来源:东四十条资本四年前200亿估值的文娱赛道扛把子,能否收获一个圆满的结局?文 | 陶辉东来源 | 东十条资本《中国好声音》之父灿星又双叒要上市了。2022年5月13日,星空华文控股有限公司再次向港 ...[详细]
-
议价能力差,原材料供应存隐忧!IDG突发入股,Growatt能否俘获港股投资者的心?
11月23日消息,Growatt于近期通过港交所聆讯,瑞信、为联席保荐人。根据公告,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Growatt专注光伏、储能逆变器销售,半年赚了近4亿Growatt于20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仅2个月就空翻多,摩根大通大幅上调阿里、腾讯、百度、美团评级,3月称中概股“不可投资”被称荒谬
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由6美元降为3.5美元。短短两个月,摩根大通对中概股的评级发生如此震荡,在中概股的历史当中实属罕见,不禁让人疑惑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中概股报告疑云:修改“不可投资”为“不具吸引力 ...[详细]
-
央视网消息:5月16日上午,上海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昨天15日),上海新增69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86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邬惊雷:69例本土确诊病例中, ...[详细]
-
房地产“金融16条”落地10天:多家房企套现融资 楼市现翘尾行情
来源: 时代周报市场底或许就在当下2022年以来,对房地产行业影响最深远的政策,终于在立冬后落地。11月1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 ...[详细]
-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继养老理财试点、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颁布后,养老储蓄业务即将展开!近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通气会上提到,银保监会正在会同央行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