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海国际:翻台率or新店数量 股价新高背后一场“虚火”?
不少机构展望2023年港股餐饮业之时,虚火总离不开“修复”“反转”“回暖”等高频词汇,特海让投资者对餐饮股充满希望。国际高背
近期,翻台(09658)的率o量股表现亦没有辜负投资者的信心。2月27日盘中,店数公司触及上市以来新高点20.70港元。价新截至收盘,后场公司收报19.18港元,虚火总市值达118.79亿港元。特海
消息面上,国际高背调整名单预计于2023年2月24日公布,翻台并于3月13日正式生效。率o量股通过本轮恒生综合指数的店数检讨结果,可以初步锁定港股通调入名单。价新华泰证券、华西证券、均表示,特海国际有望被纳入港股通。
智通财经认为,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的行业回暖,餐饮股的报复性反弹是大概率事件,且具备阶段性。而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特海国际是否是具备持续复苏能力的标的呢?
年营收预计同增78.6%流血扩张是否可持续?
特海国际是国际业务的载体,按2021年的收入计,特海国际是国际市场第三大中式餐饮品牌。自去年12月登陆港股,如何平衡成长与盈利便成为摆在其案头的问题。
“不求顶天立地,只求铺天盖地”,这无疑是初期海底捞的成长法则。这一法则也适用特海国际。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停下扩张脚步。截至2019年底,其在5个国家拥有24家餐厅,过了两年半餐厅数量已经变成了103家、分布于11个国家。
毫无疑问的是,新开门店在疫情结束后将会为特海国际回馈更多营收,其收入规模从2021年开始持续向好。于2019年、2020年、2021度以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2.46亿美元。2022年,特海国际预计其收入预计不低于5.58亿美元,同比增加约78.6%。
然而,在利润端,特海国际仍是捉襟见肘。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以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均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分别达到0.33亿美元、0.53亿美元、1.51亿美元及0.56亿美元。2022年,公司预计亏损净额在0.36亿美元至0.45亿美元之间。
出乎意料的是,疫情期间逆势扩张,是大多数餐饮企业的选择。、、、的净增门店数更是在三位数以上。可以想象的是,逆市布局,新增门店将成为餐饮企业的某种提前布局。而开新店代表了相关餐饮企业对2023年业绩复苏的信心。
然而,流血扩张的不可持续性在于,翻台率和门店数量指标并非呈正比。高翻台率之下,餐饮公司选择扩张门店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当门店数到达某一体量后,食客被分散,翻台率有下滑的可能性。这样来看,特海国际面对的其实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
招股书显示,随着新店数量增加,公司翻台率持续下滑。2019年至2021年,公司餐厅翻台率从4.1次/天下滑至2.1次/天。尽管2022年上半年,翻台率回升至3.0次/天,但顾客人均消费金额下滑只25.8美元,低于2019年以来的平均水平。若新店数量持续增加,翻台率的改善成效仍待检验。
“走出去”的两道坎儿
对于特海国际而言,“走出去”仍需迈过两道坎儿。
其一,扩张计划少不了现金和杠杆的加持。因此,对餐饮企业而言,现金流至关重要。
特海国际的现金流紧张,显然易见。2019年至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652.9万美元、275.7万美元、438.2万美元,而同期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均高于8700万美元,公司每年经营和门店扩张需要上亿美元的融资加持。
融资的同时,公司的负债规模持续扩大。从2019到2021的三年,特海国际的流动负债净额不断扩大,从1.68亿美元增加到3.89亿美元。在流动资产上资不抵债的情况在2022年才得到改善,原因是在重组后,特海国际在2022年6月通过向海底捞国际的全资附属公司newpai发行股权的方式结清贷款债务。
更为重要的是,海外扩张的成本不容小觑。根据特海国际招股书,
在除亚洲以外的洲际开一家新店的开支在250万到6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24万人民币到4483万人民币。而作为对比,在国内平均每家新店的资本投资在800-1000万人民币,不到前者的四分之一。
海外高成本导致特海国际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现金维持营业,这样来看,盈利对于其而言更是遥遥无期。
其二,海外火锅赛道竞争对手活跃。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海底捞的特海国际之外,香天下、小龙坎、刘一手等川渝火锅品牌都在不断扩展海外业务。
赛道选手跃跃欲试,与增长的市场空间不无关系。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测算,2021年国际火锅餐饮市场规模为28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的CAGR为10%。也就是说2026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65亿美元。
此外,由于火锅店数量越来越多,火锅越来越受欢迎及更易于通过本地化吸引当地顾客,以及其高度可扩张性及标准化,火锅店在国际市场的增长速度预期将超过其他中式餐饮的增长速度,2026年将达到46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0%。可见,国际火锅餐饮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对特海国际而言,若要在竞争对手的挤压下享受增长红利,做大规模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扩张高成本背后,是迟迟未至的盈利。
不过,券商则对其成长给予积极肯定。兴业证券表示,随着全球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店效正在逐步复苏,同时公司预计接下来开店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因此收入端预计将迎来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过去的短板主要存在于利润率端,管理费用、员工成本、租金折摊费用高企,接下来固定成本刚性,随着收入恢复、上市后更加主动的管理人员费用,预计利润接下来有望逐步扭亏为盈。
总而言之,在对开店节奏、产品迭代、品牌升级的把控中,餐饮公司将从防守姿态回到有序的扩张,是大概率事件。而对于特海国际而言,大快朵颐之时是否已至,仍未可知。
(责任编辑:娱乐)
-
● 本报记者 董添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多地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进入“3时代”,部分地区房贷利率已处于历史性低点。除房贷利率下降外,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少已经有115个城市将公积金或商业性个人 ...[详细]
-
成都农商银行2021年成绩单亮相:资产规模逼近6200亿元 多项经营指标创近年最好水平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编辑 陈旭 4月29日, 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农商银行”)披露了2021年年报。这也是该行回归市属国有企业序列后首个完整会计年度业绩报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详细]
-
【教育有料】学习贯彻新职业教育法 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是误读
学习贯彻新职教法职教 | 学习贯彻新职业教育法 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是误读学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通知 ...[详细]
-
蓝色光标千亿目标受挫一季净利暴降91% 赵文权股权全冻结自称科技公司名不副实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全球知名的营销公司300058.SZ)在迈向千亿路上栽了个跟头。4月27日晚间,蓝色光标披露的2022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 ...[详细]
-
● 本报记者 王方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金融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也是改善社会领域供给的 ...[详细]
-
来源:金十数据 本月早些时候,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前往基辅展示他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团结占据了新闻头条。但《金融时报》主编Gillian Tett认为,如果约翰逊想支持乌克兰,那他更应该去访问一个 ...[详细]
-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尽管今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开局平稳,但进入二季度,在全国疫情多地散发的扰动下,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随着近日股市汇市持续走弱,不少经济学者呼吁二季度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力保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孙铭蔚“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季度净利大幅下滑。4月30日,2022年巴菲特股东大会前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例行发布了2022年一季报。财报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一季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北京报道“未来中国的绿色职位,尤其是对绿色技能要求并不苛刻的潜在绿色化职位,其数量将快速增加。”近日,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事业部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周璐璐4月28日,A股上证指数震荡走高,收盘上涨0.58%,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市场正在迎来2022年第一次有效反弹,之所以称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