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2.67亿亩,进度过两成 全国秋粮丰收在望
金秋送爽,收获收望稻谷飘香。亿亩丰收中国,进度最美画卷。过两国秋
江西省宁都县竹笮乡大富村的成全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排成一排,粮丰轰隆隆地穿梭在金色的收获收望稻浪中。“测土配方施肥、亿亩排灌管护及时,进度庄稼经受住高温考验,过两国秋一亩收了1300多斤,成全比往年增产了100多斤!粮丰”富丰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温伟清满脸高兴。收获收望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亿亩截至9月22日,进度全国秋粮已收获2.67亿亩,进度过两成,秋粮丰收在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秋粮生产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各地抗疫情、抓春播,防夏汛、抓田管,战旱情、保浇水,全力夺取秋粮丰收,亿万农民付出了辛勤汗水。
金秋时节,乡间田野一派丰收好景象,亿万农民共庆好收成。增产、增收、增效,是农民内心最美的期盼。
稳口粮、扩油料、稳玉米,农业结构调整显成效
株株稻菽、粒粒粮食,希望的田野结构调整“实打实”。
——好政策进村下田,稳口粮底气更足。
江苏省连云港市驼峰乡8万多亩水稻马上进入收割期。“拿着补贴来种粮,今年我调减了其他作物,种了更多的粮食!”种粮大户曹元锦说,靠着农机补贴,先后购进了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设备,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好政策为咱种粮人增实惠!从200亩到3000亩,种粮规模越来越大,如今田里长的都是‘订单粮’!”曹元锦很开心。
政策给力,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国家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前不久,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支持南方抗高温干旱保秋粮,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截至目前,今年中央财政已分3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
——复合种植效果好,扩种油料有了新办法。
“玉米不减产,增加一茬豆,复合种植让咱种粮人有赚头!”河南省沈丘县石槽集乡杨营村种粮大户周留明说。
今年,杨营村有了新的丰收景象:玉米和大豆错行排列,玉米秆上结着一根根饱满的玉米棒,大豆上一串串豆荚长势喜人。
周留明今年在大田里套种了900亩玉米、大豆,“预计每亩地收获玉米500公斤以上、大豆100公斤以上,按照今年的价格,算上每亩200元补贴,预计每亩收入2000元以上。”为了推动扩种油料,今年沈丘县通过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等,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万亩。
扩大豆、扩油料,落地见效。今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1500多万亩,有16个省份1047个县共4万多家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增加油料供给。
——好品种配套好技术,玉米迈向高产稳产。
“亩产706.6公斤!”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何庄村千亩示范区,专家组对“玉米新品种庐玉9105”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按照标准化种玉米,亩有效穗数为4195穗,穗粒数563粒,高产又稳产。”太和县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兴铎十分高兴。
秸秆还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绿色防控、及时灌排等一系列新技术落实落地,太和县玉米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在高位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有望达到6.88亿吨。
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护航,农民科技种田显身手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
——田间大农机驰骋,颗粒归仓助增收。
重庆市垫江县普顺镇东风村,连片的水稻已经成熟,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穿梭。割稻、脱粒、碎秆……稻穗在收割机的转动下,瞬间变身金灿灿的谷粒。“大农机护航,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种粮农民赵飞说。
今年赵飞种了30多亩水稻,他认真算过机收增收账:以前人工收割成本200元一天,两个人一天只能收割一亩地;现在机器收割80元一亩,20分钟就能割完,又好又快。
农机成为好帮手,颗粒归仓促增收。今年“三秋”期间,各地投入各类农业机械达到3000万台(套),水稻、玉米、大豆机收率分别超过94%、80%、82%。
——数字农业扎根助力,秋粮生产更有效率。
这些天,河北省魏县北台头乡,种粮大户王耀河驾驶一台籽粒直收机,收获成熟的玉米。王耀河说,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给玉米请来“好保姆”:供应的种子、肥料质量高,智慧平台实时发送田管信息,管护植保及时跟进,种粮收益平均每亩提高二三百元。
现代农业装上“数字引擎”,秋粮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各地区各部门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节本增效。全国累计创建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份、建设100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征集发布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成果和模式。
——精准农艺进田“点灌”,规模化种田更轻松。
“看这籽粒多饱满!今年收成不错,估计亩产能有1300到1400斤。”河南省浚县王庄镇小滩村种粮大户魏方月,掰了个玉米棒子拿在手里说,“全靠田管农艺跟上来,统一施肥、无人机喷防,统一节水灌溉,收成比前几年好多了!”
高标准农田项目落户村里,魏方月种粮更有底气了:从侍弄家里的几块地,到现在种上2430亩地。“摊子大了,规模化种田有奔头,秋种秋管秋收反而更轻松了。”魏方月说。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农业科技全程护航秋粮生产。农机精准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新技术加速落地,水稻机械直播、玉米籽粒机收、油菜全程机械化等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
生产向优向绿,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生产绿色化,减量增效种地“有赚头”。
东北粮仓丰收在望,吉林省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4000亩水稻丰收在即。一直以来,农场负责人肖建波坚持采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促进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说起绿色种粮好处,肖建波打开了话匣子:“植保无人机作业进行稻瘟病预防,节水90%。绿色防控,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1到2次;秸秆还田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农场内减少化学肥料20%。”
秋粮生产绿色底色更浓。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有力促进增产增效。目前,全国集成推广150多套绿色防控模式,力争全国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2亿亩次,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种养生态化,“一田双收”。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刘家湖村稻渔种养示范基地,稻开镰,鱼开捕,男女老少喜笑颜开。“群众在恢复耕地上生态种养,亩产粮预计逾千斤,增收上千元。”资阳区自然资源局局长谢劭介绍。
今年以来,为挖掘耕地增收潜力,当地鼓励村民在恢复耕地上探索“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鱼稻、虾稻、蛙稻等模式。谢劭说,目前资阳区通过推广这种方式,实现耕种面积、粮食产能稳中有升。
“稳粮增效、一田多收”,2021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966万亩,稻谷产量约2000万吨,水产品产量356万吨,带动农民增收600亿元以上。
——产品优质化,农产品身价不一般。
“轰隆隆……”近日,江西省上犹县紫阳乡高基坪村的为民米厂里,村民方业福正在用机械设备给刚收割的大米脱壳。在这里,富硒生态稻经过加工工序,成为装袋出售的品牌大米。
“好生态产好米,有了‘金丘为民’品牌,咱们大米身价不一般,每斤比普通大米的价格提高2.5倍,精品富硒米卖到每斤38元。”方业福说,靠着好品质,如今生产的有机大米接到了航空公司的订单。
各地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全面发力,加快补上物流短板,发展粮食加工,延伸粮食产业链,推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带动更多农民鼓起“钱袋子”。目前,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6.2万个。
(责任编辑:热点)
-
押注新能源的副作用?汇添富优选回报基金单日跌9%,比股票都惨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 中国基金报 文 泰勒大家好,30日晚间一起看看有哪些重要新闻。股价小崩14年大赚33.64倍!巴菲特真的减持了A股当红的明星公司比亚迪,今 ...[详细]
-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6 版)本报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张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30日消息,中央纪委印发《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管理办法》,对问题线索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 ...[详细]
-
存在内部控制管控不到位等多项违规行为 海顺投顾湖南分公司被暂停新增客户一年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湖南证监局关于对海顺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客户措施的决定海顺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经查,我局发现你 ...[详细]
-
与火热的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专用集成电路ASIC,如AI芯片)等芯片类型相比,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也可称作可编程芯片)较少为外界所知,但仍凭借独特架构和功能用于一些关键领域,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上半年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对汽车企业的营收构成了显著冲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4 ...[详细]
-
新华社莫斯科9月1日电记者刘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日前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已暂停向法国主要能源供应商昂吉集团供应天然气。俄气说,已通知昂吉集团从今年9月1日起完全停止向其供 ...[详细]
-
近期不少欧洲跨国企业扩大在华投资,6月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落户苏州工业园区,7月巴斯夫欧洲公司决定在广东湛江建设一体化基地项目。商务部部长助理郭婷婷8月3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资企业仍然普遍 ...[详细]
-
花旗将该行对医疗科技巨头(MDT.US)的评级从之前的“买入”下调至“中性”,将目标价从108美元下调至85美元,主要因为该公司昨日公布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及财年展望低于该行的预期。最新财报数据 ...[详细]
-
8月26日-28日,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在“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这一主题下,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代表围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