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汽车可能在“偷窥”你
智能汽车的偷窥明天究竟是造福社会的美好世界,还是身边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那般荒诞、那样细思极恐,偷窥需要所有参与方持续思考。身边视觉中国供图
被各种摄像头和传感器“武装到牙齿”的偷窥智能汽车,会不会成为不法分子偷窥个人隐私的身边猫眼?车内行车记录仪的实时影像会不会被其他用户“一键解锁”,让自己沦为透明人?偷窥
这些令人细思极恐的问题,不再只是身边科幻电影、惊悚片中的偷窥谈资,而已成为现实生活中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身边选择。
不久前,偷窥小鹏汽车官方表示,身边应主管部门发布的偷窥相关数据安全法规的要求,暂停“App端远程查看车外摄像头功能”。身边
无独有偶,偷窥长安、比亚迪、等车企也先后禁用了旗下产品类似的远程观察功能,而在“高合行车记录仪疑似泄露隐私”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引发热议后,高合汽车也发布声明称“车车互联”功能正根据国家最新法律的要求进行更新。
事实上,车外远程拍照、远程摄像等功能被集中下架,并非毫无预兆。
记者从多家车企了解到,车载远程摄像头之所以被集中紧急叫停,是因为有关部门对汽车数据安全的管理日趋严格。
从202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因保证行车安全需要,无法征得个人同意采集到车外个人信息且向车外提供的,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或者对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
显然,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帮助企业筑牢“红线”意识,保护消费者隐私,让智能汽车行业更规范、更健康地发展。然而,原本被车企当作产品亮点甚至核心卖点的功能突然被取消,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今后车企在产品研发、宣传中,又该如何寻找智能化技术发展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平衡点?
要当“用户型企业”?先戒掉过度宣传
“我就想知道,之前厂家对手机远程直播功能、手机车外远程拍照功能和远程智能泊车技术宣传得如此卖力,却没有及时提醒我们,这些功能可能会因为法规政策调整而下架。”来自天津的姚小平购买了一辆智能电动车,并选装了远程智能泊车系统订阅服务。“我们买车多少是冲着这些功能和技术来的,现在功能没有了,这些钱厂家还打算退还吗?”
有部分用户表示,不能接受“说好的功能就这样落空”,要求车企尽快恢复相关功能。
有分析指出,在汽车数据安全管理领域出台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明确汽车数据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不仅有助于防范化解汽车数据安全风险,保障汽车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从世界各国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发展脉络来看,技术进步绝不能脱离法律监管的缰绳。”资深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杨小林认为,在智能汽车起步阶段,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有部分企业蒙眼狂奔,但注定不可持续。
“许多企业为了凸显自己产品的独特性,为了体现自己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往往会端出车辆远程控制、在手机App上查看车载远程摄像头等功能。尽管这些功能让消费者备感新奇,也提升了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却埋下了汽车数据安全的隐患。”杨小林举例说,如今智能汽车内外搭载摄像头已十分常见,但私家车不能等同于移动监控设备,通过智能汽车实现手机车外远程拍照,既可能侵犯其他路人的肖像权,也可能造成用户隐私泄露。
“无论是车载摄像头记录图像数据,还是其他传感器数据,一旦稍有不慎,野蛮生长的智能汽车就可能造成数据安全问题。”他告诉记者,《规定》就像为汽车数据安全戴上的“紧箍”,“长远来看,法规趋严有利于智能汽车行业的规范化,避免危害公共安全或侵犯个人隐私。”
《规定》明确指出,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充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通过显著方式告知个人相关信息,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而当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时,汽车数据处理者还应当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满足限定处理目的、提示收集状态、终止收集等具体要求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等其他要求。
也有分析认为,考虑到汽车研发流程复杂,往往要耗时两三年,部分车企在研发、推出车辆远程拍摄等相关功能时,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的监管政策尚未落地。因此,可能出现产品功能刚用不久就被下架的消费纠纷。
杨小林提醒说,一方面,在新车、新服务的研发过程中,车企应提高合规意识,避免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在宣传、营销活动中企业应该更加谨慎,充分告知用户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
在他看来,部分车企在宣传产品功能时忽略了监管层面的风险,没有及时、充分地提示过消费者“相关服务可能被下架”。
“至少在去年《规定》公开发布并实施后,相关企业应该与购买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及时沟通,告知风险并协商解决办法。要不然,消费者满心期待的现货,突然就变成了不能用的过期货,当然会觉得自己买车是被车企套路了。”
安全警钟长鸣,在“红线”之上挖掘汽车数据富矿
一边是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为保护汽车数据安全划出了红线;另一边则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智能化用车需求。车企不应再有侥幸心理,将涉及数据安全的技术当作卖点过度宣传,同时,还要认真探索用户便利性与数据安全之间的界限。
这种寻找平衡点的游戏,可能是所有发力智能汽车赛道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处理汽车数据安全问题,要将个人信息与汽车运行信息区别对待。“对于个人信息要遵照《个人信息保护法》,要重视信息收集中用户的知情权;而对于汽车部件信息,相关企业在存储、传输数据时应符合相关政策要求。”
在盘和林看来,寻找智能化用车需求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平衡点,关键是要在授权数据、使用数据、存储数据的每一步都做到合法合规。“我们既要督促车企提升合规意识,也要倡导消费者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帮助消费者保护自己的数据安全和其他消费权益。”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在汽车智联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车内人机的数据种类、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与车外人员、车辆甚至道路环境有关的数据量也变得空前巨大。“当车内车外、线上线下的各种数据交汇到一起,无疑需要主管部门居中调节。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企业、行业、社会乃至国家等各个层面的数据安全。”
他告诉记者,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智能汽车产业、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自动辅助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汽车数据处理能力日益增强,暴露出的汽车数据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也日益突出。
事实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是各家车企一较高下的主赛道,甚至有车企不惜以“放卫星”的方式推出新奇功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然而,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功能的需求,绝不能以泄露个人隐私,甚至牺牲汽车数据安全为代价。
曹广平直言,随着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的相关要求可能还会适时调整,要想避免此次“新功能突遭下架,用户懵圈”的纠纷,车企既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宣传;也要通过书面材料等方式,充分满足用户的知情权。
毫无疑问,随着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逐渐健全,汽车数据安全的界限将愈发清晰。
杨小林提醒说,对于车企来说,必须在产品研发之初便牢牢树立合规意识,避免“放卫星”式宣传;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注意调整心理预期,不能将个人需求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
他表示,寻找这个平衡点的过程不应成为零和博弈,而应该在各方充分沟通、相互尊重的情况下,安全、充分地挖掘智能汽车这座数据富矿。
有调研结果显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的数据。其中既包含驾乘人员的面部表情、动作、目光、声音数据,还包括车辆地理位置、车内及车外环境数据、车联网使用数据等。据测算,到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0%,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
诚然,汽车数据安全管理需要政府、汽车数据处理者、个人用户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智能汽车的明天究竟是造福社会的美好世界,还是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那般荒诞、那样细思极恐,需要所有参与方持续思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6月23日 11 版
(责任编辑:百科)
-
每日互动方毅任浙江省工商联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服务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20日,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数委会”)在海宁杭海数字新城正式成立。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蔡晓春出席成立大会并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北京报道 CBRE世邦魏理仕近期发布《中国重点城市商务园区租户普查2022北京》表示,近年来,北京商务园区的租户比例发生变化,TMT科技、媒体和通信产业)一直是商务园区最大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9月7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上海食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环镇北路店因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 ...[详细]
-
改革,是香港交易所集团前行政总裁李小加的一大标签。他在港交所任上推出“沪港通”、“深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里程碑。李小加退任后,创办滴灌通集团,这次他将目光转向小微企业,以又一个独创的金融模 ...[详细]
-
富国天惠成长A:三季度规模跌破300亿,成立17年的基金还行不行?
今天给大家解读富国天惠成长A161005)的三季报!不久前,富国天惠成长A刚度过了自己“17岁生日”,朱少醒让这只基金在17年里业绩翻了15倍!如果看长期收益,富国天惠成长A无疑是非常优秀的基金,但是 ...[详细]
-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7日报道,在中国,廉价超市正在发起扩张攻势。廉价超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出售一些即将到保质期的临期商品。但是廉价超市也面临自己的问题,比如货源不 ...[详细]
-
和传闻一样,苹果、华为的新机都搭载了“捅破天”的技术。9月8日凌晨,苹果发布的iPhone 14也同样支持卫星通信。按照官方的说法,iPhone 14支持卫星通信紧急求助Emergency SOS v ...[详细]
-
花样年中国:2021年10月以来累计展期53.28亿元境内债
9月9日,据花样年投资者关系披露消息称,9月8日,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样年中国”)召开“20花样01”代码:175108)2022年度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20花样01”回售部分本金 ...[详细]
-
文/乐居财经 杨凯越 很多人体感,今年家居冲刺IPO的企业数量在减少,且过程似乎比以前要坎坷曲折。但在“冷潮”之中仍不乏心怀热血之人。 11月18日消息称,江苏从一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从一家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基金报 9月9日晚公告,持股16.39%的二股东复星惟实基金拟减持6%股份,以9日收盘价计,套现金额约5亿元。中粮工科主营设计咨询、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