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创史上最大亏损,人民币贬值波及航空业
8月30日晚间,大航大亏三大航陆续发布半年报,创史亏损额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上最损人合计净亏损约497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明显,民币最高的贬值波及为东航,比率接近88%。航空
(601111.SH)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39.53亿元,大航大亏同比下滑36.40%;净亏损194.35亿元,创史超过2021全年的上最损人亏损额,相当于亏掉疫情前近3年的民币利润。
(600115.SH)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93.54亿元,贬值波及同比减少44.24%;净亏损187.36亿元,航空超过2021年全年亏损额。大航大亏
(600029.SH)在三大航中业绩表现相对较好,创史营收规模最高,上最损人为408.17亿元;净亏损也是最低的,为114.88亿元。
民航局年中工作会议透露,受疫情反复冲击,上半年民航运输生产跌入低谷,日航班量最低时只有2967班,仅为2019年同期17.8%,整体亏损达1089亿元,其中三大航占到近一半。
客座率降至60%,国际航线创造“惊喜”
疫情前,三大航客座率普遍在80%以上,哪怕2020年疫情初期,三大航客座率也维持在66%以上。经过今年上半年疫情冲击,三大航客座率已跌至60%左右,国航和东航分别在60.42%和60.64%,南航略高,为64.37%
运力投入缩减、客座率下滑,直接导致航空公司客运收入减少。2022年上半年,国航客运收151.04亿元,同比减少157.92亿元;东航客运收入138.99亿元,同比减少51.17%;南航客运收入同比减少32.65%,明显高于总营收的降幅。
虽然国内客运市场惨淡,但国际航空客运市场仍保持着旺盛需求。疫情后国际航班大范围缩减,导致供需失衡,出现过不少十万元甚至更高的“天价机票”。因国际航班具有高客座率、高收益的特点,对航司业绩形成一定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航的国际航班数量同比增长1.18%;客公里收益为2.0472元,同比提升了23.62%;国际客运收入的占比也从4.80%增长至7.76%;东航国际航线收入15.10亿元,同比增长 23.87%;南航国际航线客运收入同比增幅则达到41.64%。
民航局7月份发布会宣布,将继续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磋商,逐步增加国际航班数量。此外,入境隔离时间缩短、航班熔断措施优化调整,也为航司接下来恢复运营国际航线提供了良好条件。
人民币贬值让航司“失血过重”
航空公司业绩大亏损,一方面在于营收急剧滑坡,没有足够资金入账;另一方面则是成本、费用等各类支出持续攀升,资金不断流出,由此造成收支缺口的“窟窿”越来越大。
与以往不同的是,2021年航空公司将航油成本飙升归为业绩惨淡的主因之一,当年三大航航油成本上涨在35.69%-48.79%之间,给经营困难的航司平添更多负担。
今年上半年以来,油价依然高位运行,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甚至经历了五连涨。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疲弱,航空公司生产运行量减少、加油量下降,以往占据大头的航空油料成本随之减少或者增长幅度偏小。
其中,东航燃油成本同比下降8.32%,国航航空油料成本同比微增4.37%,南航航油成本同比增长16.69%。
反而是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导致航司失血的主因从航油成本变成了汇兑损失。
航空公司购买飞机、航材、航油等一般通过美元结算和支付,对汇率变动颇为敏感。国航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或贬值1%,将导致本集团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分别增加或减少约3.19亿元。
去年汇率波动仍为三大航带来正向收益,只是金额较2020年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汇兑收益转为汇兑损失,且汇兑损失的规模远超预期。
财报披露,国航2022年上半年财务费用52.89亿元,同比大增159.15%。其中汇兑净损失为22.40亿元,去年同期为汇兑净收益 5.63亿元。
2022年上半年,东航财务费用42.66亿元,同比涨幅132.61%,其中汇兑损失14.10亿元,去年同期为汇兑收益8.27亿元。
南航财务费用48.23亿元,同比增加27.71亿元,净汇兑损失为20.52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汇兑收益7.93亿元。
子公司拖累加重
三大航旗下均有控股或者参股航空公司,原本业绩表现坚挺的航司也在今年上半年录得大额亏损。
去年年末,《厦门航空报》发文称,厦航集团2021年全年安全飞行(含河北航、江西航)约50万小时,累积安全飞行超700万小时,厦航实现连续35年盈利。
厦航是南航最大的一个控股子公司,飞机数量占南航的23.6%。今年上半年,厦门航空也遭遇“滑铁卢”,营收规模88.01亿元,同比减少22.78%;净亏损16.5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0.46亿元,前后相差35倍以上。
东航旗下上海航空及低成本航司中联航亏损幅度也在扩大。今年上半年,上海航空营收同比下降60.07%,净亏损19.52亿元,去年同期为6.72亿元,亏损额翻了近3倍。中联航净亏损13.12亿元,是去年同期亏损额的4倍以上。
山航因资不抵债、总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国航已宣布发起全面要约收购,筹划取得山航控制权,目的是通过交易实现国航对山航集团及山航股份的资金支持,纾解其经营困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航空录得净亏损32.96亿元,是去年亏损额的4倍以上,这一亏损金额已远超、、等三家民营航司。国航表示,上半年确认山航集团及山航股份投资损失4.75亿元,同比增加3.84亿元。
山航还不是国航旗下亏损最严重的航空公司,深圳航空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达到45.93亿元,取代去年同期的国泰航空,成为国航损失最惨重的子公司。
今年上半年国泰航空净亏损44.32亿元,同比减亏近19亿元,国航确认国泰航空投资损失4.23亿元,同比降低9.41亿元。
“余粮”是否还充足?
上半年民航业经历至暗时刻,大大小小的航空公司深陷亏损、几无幸免。由于航班量跌入低谷,民航局、财政部阶段性实施了对国内客运航班的财政补贴,设定最高亏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每小时2.4万元。
据财政部公布的《关于预拨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资金(第一批)的通知》,通知,第一批预拨补贴金额合计32.9亿元。
此外,民航局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出台多条助企纾困政策。局方7月12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信贷方面,落实好航空公司、机场应急贷款656亿元基础上,又争取新增航空公司应急贷款1500亿元。财政支持方面,为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各争取注资30亿元,为首都机场集团注资20亿元。
三大航自身也在加快融资步伐。
5月10日,中国东航(600115.SH)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用于引进38架飞机及补充流动资金45亿元;8月2日,中国国航(601111.SH)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108亿元用于引进22架新飞机,另外4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财报数据显示,国航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04.48亿元,主要为确保流动性安全,融资规模增加。截至6月30日,国航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5.56亿元,同比增加119.55%。
东航上半年根据外部资金市场态势,增大借款规模,预留资金用于日常运营及偿还借款,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为183.1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1倍。
截至2022年上半年,南航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5.07亿元,与去年末相比较增加 4.90%。
(责任编辑:知识)
-
前易方达名将、700亿公募顶流林森奔私后首次发声:当下茅指数龙头更具吸引力!化工龙头未来三年或有大机会
由于在股票和债券两大类资产中均深耕多年,林森的投资思路框架一直被外界好奇,此次小范围采访一开始,他就开门见山谈到了自己多年沿袭的框架。林森表示:“我的投资框架比较简单,首先认清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详细]
-
来源 | 环球杂志文 | 付随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朱宇方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丁英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日本研究系硕士研究生 ...[详细]
-
就部分村镇银行储户健康码被赋红码的问题,郑州市纪委监委启动了调查问责程序,对发现违反《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办法》的乱作为,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详细]
-
财联社6月17日讯编辑 马兰)俄罗斯副总理Viktoria Ambramchenko周四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在7月1日开始的新农业年度,俄罗斯可能出口3950万吨小麦,而2021/22年度的 ...[详细]
-
分析师在周三表示,预计2023年年中的全球经济环境将对大宗商品价格更加有利,主要因为市场预期美元将趋于疲软,全球重要经济体未来全面开放也将提振市场的风险偏好。由于今年以来美联储等全球央行大幅加息以抑制 ...[详细]
-
6月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在安理会妇女、和平与安全公开辩论会上发言时表示,实现和平是对妇女最好的保护。 ...[详细]
-
顺势而为才是真正的,时代的趋势在哪里?未来的机会在哪里?6月17日20:00,任泽平带来以“点燃希望:寻找中国经济新机遇!”为主题的年中演讲。任泽平表示,在过去的20年,选择不同的行业,就是选择了不同 ...[详细]
-
七彩虹发布全新电竞一体机:配12酷睿和RTX 3060 售价9399元起
新浪数码讯 6月17日晚间消息,DIY硬件厂商七彩虹首次举办线上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旗下iGame G-ONE系列新款电竞一体机iGame G-ONE Plus。七彩虹称,该产品为玩家提供了全新设计风 ...[详细]
-
关停整改通报为全面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海淀区市场防疫组严格按照上级疫情防控要求持续加强对辖区内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疫情监督检查力度。现对近日检查中发现的10家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经营主体关停整改。 ...[详细]
-
6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昨天,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对外商投资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起到了负面作用。他还称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