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力补短板 产业化鸿沟待跨越
经济日报
真正的环保化鸿科技产业应用,是装备制造在市场的土壤里“长”出来的。对于环保装备制造业来说,力补更是短板如此。
近日,产业《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正式发布,沟待这是环保化鸿继2012年《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2017年《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装备制造指导意见》后,我国第三份关于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力补专项文件。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如何?短板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须从哪些方面发力?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产业化鸿沟待跨越
国际环保平台、产业全球水务行业权威的沟待商务情报提供商GWI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TOP50水务公司”排行榜,榜单中不乏法国威立雅、环保化鸿美国艺康、装备制造丹麦格兰富等行业巨头,力补来自中国的北控水务、首创集团、等企业凭借其综合实力跻身榜单前列。
尽管5年里碧水源排名跃升了14位,但这份成绩似乎并不能让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高兴起来:虽然近年来国内环保装备在许多重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屡次获得国际、国内技术大奖,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国产装备仍难以获得用户的品牌认可,尤其是高端环保装备市场,基本上仍被国外品牌占据。
“以水处理行业为例,当前的现状是,国内芯片制造行业、钢铁行业、电力行业、盐湖提锂行业,以及90%以上的海水淡化行业企业,用的都是国外品牌膜装备进行工业水处理。”文剑平说,这并非是我们自主品牌产品的质量跟不上,事实上许多关键技术指标已超越了国外同行,遗憾的是在市场应用上依然面临着产业化鸿沟。
文剑平所说的“产业化鸿沟”,是指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研发与产业应用存在的脱节现象,很多技术发明专利无法得到产业化推广,行业产业化程度不高。E20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傅涛对此分析认为,科研院所和设计院在做技术突破和工程化,水务企业和资本在做商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而处在中间产业化几乎没有主体去做,导致脱节现象发生。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水处理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工程建设主导、技术配置散装化、运营管理更多依靠经验,客观上给国内自主研发环保装备的市场化应用带来障碍。事实上,其他领域环保装备产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局,亟需在市场共识中加快破题。
需克服三个“不适应”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亦宁表示,“十三五”期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9.4%,2021年更是达到9500亿元,主营业务为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超过10000家,与“十二五”末相比,行业年产值增长56.6%,企业数量增长42.8%,利润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在机械行业169个细分行业中排在第13位。
不过,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不足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文剑平坦言,在部分高端产品上还存在明显的“卡脖子”短板,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等综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环保行业在近20年里,普遍存在‘重工程、轻技术’的现象,行业科技创新的不足,对技术持续研发的投入不高”。
与此同时,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产品结构性短板日益显现,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仍是行业发展的短板所在。在王亦宁看来,当前,环保装备制造业主要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关键技术装备供给能力与重大环境治理需求不适应,二是迅速膨胀的产业规模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三是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未来支柱性产业要求不适应。
据介绍,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技术装备发展主要围绕市场急需和盈利空间较大的实用领域,核心技术主要来自国外,引进与合作是企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和环境污染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加之国外的技术封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基本上已走不通了。
“《行动计划》围绕新形势下对环保装备行业提出的新需求、结合行业自身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制定核心技术装备重点攻关领域专栏,聚焦‘十四五’期间环境治理新需求,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王亦宁说。
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按照《行动计划》,我国环保装备产业到2025年产值将达到1.3万亿元。王亦宁指出,环保国产装备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下一步,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应更加关注行业增长的质量。
在近日举办的“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暨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学习、创新、发展’大讨论动员会”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表示,要创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技术装备、服务模式和精神文化,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科技、复合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将达到百亿元级规模。这样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未来,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文剑平表示,环保装备是环保产业的核心,环保产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核心是高质量地发展环保装备产业,企业可坚持边研究、边转化,打造“原创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对此,《行动计划》提出,要结合环保装备制造业各细分领域技术装备发展以及我国污染物治理特点,在科技创新、产品供给、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四个方面制定重点工作,即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补短板”行动、产品供给能力增强“锻长板”行动、产业结构调整“聚优势”行动、发展模式转型“蓄后势”行动。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生态环境人大有作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处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冶生态环保集团总工程师程寒飞建议,要以工业互联网的思维打造行业合作平台,实现要素资源聚合、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价值,真正将行业人才资源、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全球竞争的经济优势。(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责任编辑:知识)
-
刘强东内部全员信:京东十年将投入数百亿为基层员工提供购房无息贷款
转自:中国网科技中国网科技11月22日讯记者 沈成)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近日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一方面,逐步把外包员工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确保每 ...[详细]
-
多地房地产政策频出,市场进入平稳运行周期。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00余个城市共计出台各类楼市松绑政策超过300次,涉及调整限购/限贷/限售、多孩家庭住宅支持、调整公积金政策、落户 ...[详细]
-
中国中期董秘空缺已6年 交易所年年发文催促,但仅得到两个字“尽快”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曾剑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董事会秘书应该是标配,因为其是公司信披的主要负责人。然而,有的上市公司似乎不这样想。自原董秘于2016 ...[详细]
-
卖数据线起家年入34亿,华强北走出的绿联会是下一个安克创新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戈振伟又一家从北档口走出的公司要上市了。6月2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华泰联合证券。本次冲刺创业板 ...[详细]
-
“在产业资本和国资面前,再一线的投资机构都有可能被‘撬单’。”曹城聊起了最近的一次遭遇。他就职于北京一家知名双币基金,主要关注新能源赛道,此前在硬科技领域投出的几个项目已经登陆科创板。过去几年,他曾因 ...[详细]
-
小米消费金融Q1再亏数千万?用户投诉:未申请就“被贷款”、上征信
媒体对于小米消费金融的报道基本都会提到两件事:1、2021年变相降薪,2、2021年前三季度大额亏损。恰巧,这两件事都是笔者操刀的独家,此后笔者也长期关注小米消金和天星数科。对于小米消费金融2021年 ...[详细]
-
2022年6月10日,江苏南通,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欧凯包装科技公司的智能车间内,工人们忙于加工产品。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记者 王玉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发布数据称,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 ...[详细]
-
图片来源:Unsplash-Maria Ziegler文|深燃 邹帅编辑|唐亚华自如租客,不太“自如”。最近,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多名自如租客反映,自己的房租合同即将到期,续约的房租价格涨幅超过10 ...[详细]
-
星星科技虚增营业收入近50亿,多名责任人拟被终身市场禁入,投资者挽损征集中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 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 ...[详细]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难言之隐,一洗了之。”一句贴心简洁的广告语,加上关之琳、林嘉欣、张柏芝、赵薇等数位明星的代言,洁尔阴洗液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成了女性洗护产品中的一个爆款。截至2021年,洁尔阴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