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如何稳增长
经济政策既要统筹考虑、重压中国增长综合平衡,力下也需要根据形势的经济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何稳尤其要把握好政策调整和推动改革的重压中国增长时、度、力下效,经济坚持先立后破、何稳稳扎稳打。重压中国增长
2021年,力下中国经济实现韧性增长,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何稳成绩,最亮眼的重压中国增长莫过于:GDP总量达到114万亿元(折合约17.73万亿美元),经济增速达到8.1%。力下美国、经济中国、欧盟成为仅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世界经济体,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领域稳中有进。
全球疫苗鸿沟或造成新的经济分野
新冠疫情仍是全球性议题,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变量因素。变异病毒在全球蔓延反复,加大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IMF报告预测2022年底各经济体增长率是否在趋势线之上,结果表明:只有发达经济体会略微超过其趋势线,一个主要原因是“疫苗鸿沟”。
诸多迹象表明,世界经济的前景依赖于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投入,即疫苗。然而,疫苗的生产也带有局限性,而且分配不均。全球疫苗分配不公可能导致各国在经济上的鸿沟扩大。首先,当大多数人得到抗体时,各国政府可以适当放开已有的封城和边境封锁政策。同时,全民接种不仅减少未来大规模疫情暴发的风险,也使经济增长更具弹性,许多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已经恢复了社会的常态化生产。随着接种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会加入到经济复苏的行列。
当前,我国也正在加大对新冠疫苗和特效药物的支持和推广力度,这将有助于中国在防疫常态化条件下增强经济增长的韧性,以更有效应对海外疫情的输入性风险和多地本土散发扩散风险。可以预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也基于病毒自身演化和传播的状况,我们的防疫策略将朝着更科学适配、更精准有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保民生、稳经济。
“三重压力”下把握改革的“时效度”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了“三重压力”。
“三重压力”概括了经济下行承压的主要来源,表征为现状和预期两方面。在这当中,现状又体现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从需求侧现状看,关键词是“收缩”。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迹象渐显,国际上面临美联储等货币政策转向、美欧对华脱钩的双重风险。中长期制约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因素仍在,短期防疫物资出口量剧增等一次性因素在逐步消退。
从供给侧现状看,关键词是“冲击”。疫情持续使新一轮供给冲击正在形成,给经济发展和全球秩序带来更大挑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下,制造业受创,“能源—上游高耗能原材料—产业链”的涨价链条继续传导,一些资源型行业再度呈扩张态势。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因此,经济政策既要统筹考虑、综合平衡,也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尤其要把握好政策调整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首先,稳预期、强信心。多重冲击之下,爬坡过坎的信心比黄金可贵,今后政策帮扶会更直接、更给力。根据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2022年减税退税约2.5万亿元,规模为史上最高,单单退税部分就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直接给市场主体发放现金流。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可持续。不仅体现在优化3.6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
其次,有效扩内需。在当前内需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的情况之下,扩大内需特别是针对稳定和扩大投资需求,适当加大政策力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这是短期稳增长的需要,也是中长期优化发展结构,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的需要。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提振内需是最具确定性的“稳定锚”。扩内需的重要一条,是要因势利导、尊重市场需求、放活组织形式。
再者,处理好平衡关系。要处理好经济增量与风险管控、传统产业路径和“双碳”目标、平台经济与实体产业,发展新兴业态和保护灵活就业等的平衡关系,高度重视结构政策与总量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打通经济循环的各类堵点,让市场经济的活力在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下得以充分涌流。
(作者系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焦点)
-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周四表示,2022年俄罗斯的石油和凝析油产量可能达到5.2-5.25亿吨,与2021年的5.24亿吨产量相比几乎保持不变。诺瓦克指出,“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将保持在上一年的水平,为5.2 ...[详细]
-
本报记者 韩 昱继今年推出首批17条便民办税举措后,税务总局再次推出第二批25条便民服务措施,持续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法治公平税收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 ...[详细]
-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徐婧 杜燕)在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两区”)的带动下,2022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7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北京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停牌无复牌无公告速递【经营业绩】业绩快报:2022年净利同比下降27%金龙鱼300999)2月21日晚间发布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5 ...[详细]
-
投中信息CEO杨晓磊:投资机构伴生科技创新,我国科创企业未来发展有四大优势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刘嘉魁 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 11月22日,2022中国资本创新成都)峰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峰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 ...[详细]
-
越南的房地产债务危机正在加剧,该国第二大开发商在未能按时偿还债券后加入了寻求债务延期的行列。No Va Land Investment Group本周早些时候表示,将推迟兑付原定2月12日到期的1万亿 ...[详细]
-
中新网2月22日电 记者李金磊)在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各个省份人口变动情况也受到关注。中新财经注意到,截至2月21日,已经9个省份公布2022年人口数据,其中,8个省份2022年常住 ...[详细]
-
近期股股春风吹至地产行业,出险房企开始从债务危机中获得喘息。随着支持房企融资的“三支箭”的落地以及“金融16条”的颁布,缓解了房企在资金端的压力。如今“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的启动,再增加了房企融资 ...[详细]
-
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个人养老金如何发力?——来自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观察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题: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个人养老金如何发力?——来自2022论坛年会的观察新华社记者谭谟晓、陈旭前不久,《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拟定增募资不超3亿元,实控人宫殿海将一人独揽认购,在业绩和股价的双低谷期,让实控人以市场拿不到的超低价格参与增发,更像是为实控人谋福利。在定增中唱独角戏的是时空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详细]